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作者: 虞婷玉摘 要:本文谈了如何结合学生特点和课文类型,设计出兴趣与学习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习得与创新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结课方式。
关键词:结课原则; 结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21-001
精彩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在导入时引人入胜,过程中环环相扣,而且在结课时也要精彩无限,才能让学生回味无穷。
一、结课遵循的原则
1.目标突出性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结课活动,切忌主旨不清或主次不分,不要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而不着边际地设计结课活动。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挖掘教材的内涵,才能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体现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结课形式。
2.和谐完整性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既能紧扣教学内容,又与课堂导入语自然巧妙呼应的结课,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切忌前后不当或狗尾续貂。
3.灵活多样性
课堂结尾的设计要讲究艺术,力求新颖别致、有的放矢、余味无穷。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可以用话语来结束,或总结归纳,或首尾呼应,或画龙点睛,或布置任务,或知识迁移,或设置悬念,或名言警句;亦可以是小活动,或习题练习,或竞争竞赛,或小组辩论,或课文续编。忌切千篇一律或画蛇添足。
4.概括归纳性
结课是教学内容的提炼,语言表述要言简意赅、干净利索。简洁明白而又高度概括的语言,能帮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重点。切忌拖泥带水或口罗哩口罗嗦。
二、结课艺术
1.立足教材,挖掘内容,拓展延伸
教师要研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和事物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结课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教材、挖掘内容。教师设计的结课活动要以课文内容为主线,可以就是否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目的,设计简单的问题,旨在检查是否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课文内容。
2.形式多样,激活课堂,活跃气氛
2.1悬念铺垫,唤起探究意识。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悬念是众多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英语课的结尾合理地设置悬念,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拓展,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例如,牛津英语Book 8A Unit 4 Reading “The Story of Xiwang”一文中介绍了大熊猫希望的生活习性、背景以及面临的危险,那么希望将来的生活会怎样呢?当课文结束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If we (do not) take action to protect Xiwang, what changes will bring to her life?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对该问题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同时也对下节课产生了向往,悬念为继续学习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2.2归纳总结,唤醒识记意识。对所学习的内容加以整理和归纳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项学习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式结课,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有效记忆知识。例如,教师在执教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6 Detective stories Vocabulary板块时,面对众多关于“crimes and criminals”的主题词汇,在结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一张表格的填写(见表1),从词汇的构词法方面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2.3竞争竞赛,唤起创新意识。研究表明,下课之前的7-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此时开展适当的活动调节大脑,能够振奋学生精神,增强参与意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又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巩固。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辩论的问题,如在教授should和ought to语法时,教师可以“Is it right /necessary/polite/… for students to…?Do you agree …?”等,把学生分成两组,记录各自发言的次数,最后评出优胜组。以这种竞争的方式激励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中,英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4才艺展示,培养全面人才。用学生的才艺表演来结课,包括谜语、笑话、诗歌、随想、英文歌、绕口令、小幽默或脑筋急转弯等,体裁不限、内容丰富。这种简短、活泼的表演,既能展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又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2.5拓展延伸,唤起学生思维意识。延伸就是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很多知识只要精心挖掘,都会有更深层的意义呈现。学生往往会在拓展延伸部分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情感升华,或培养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用英语去表达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
完美的结束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达到“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如何结合学生特点和课文类型,设计出兴趣与学习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习得与创新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结课方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不懈的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蔡威.浅谈大学英语的结课艺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吴海鹰.精心地设计 精彩的瞬间,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4]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21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