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中德育课教学的多元功能
作者: 谢莉琴摘 要:职中德育课教学具有多元功能,它们是:1.自主学习功能,2.合作探究功能,3.彰显个性功能,4.创造性思维功能,5.情操陶冶功能。
关键词:职中; 德育; 多元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17-001
职业中学的德育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个开放的多层次多功能系统。随着德育课课改的深入,德育课教学的多元功能就逐步凸现出来。除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外,其“多元性”是很难穷尽的。笔者只从所积累的心得中择要加以粗浅的论述。
一、自主学习功能
自主学习是一个自觉主动的认知过程。按照“建构主义”哲学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依靠他自己主动地建构来完成。这种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信息的接受、存储、处理和传递,其基础能力就是记忆、注意、表征、思维、想象等。具体体现在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三自”之中。笔者在实践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创造宽松环境
自主学习是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有比较宽松的环境。为了营造这样的氛围,我做了许多工作。如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爱护每一个学生,表扬和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还要将更多的时间、机会还给学生,减轻学生的压力,进而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等。
2.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诸多的方法,如①运用电教媒体,发挥其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②运用声象资料和表演方法,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③引用典故、诗歌,把课上得深入浅出、具体形象。④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漫画,发挥其幽默讽刺作用。这些方法的巧妙运用,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阅读方法
这里所涉及到的阅读是指狭义的德育课教学中的阅读,“会读书”是所有学科的共性,当然也是德育课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功,它包括阅读方法的规范化,如圈点勾划法、精读法、评点法、速读法、笔记法等;还包括记忆法、默读法、口头表述法等,经常地重视这些方法的培养,才能逐步让学生“会读书”。
4.重视课前准备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经验值得学习,所谓“先学”是指课堂教学前的自主学习,其内容是丰富的,如课前的预习:读书,找出重点难点,试做习题,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等。这样做,课前的准备充分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课堂参与能力也更强了。
二、合作探究功能
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使学生学会沟通合作,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例如,笔者在讲授《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小节时,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学完了,但同学们意犹未尽,就提出一些问题:私营企业有没有剥削?有的私营企业主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那么他们是否可以入党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我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于是就确定了如下方案:
1.以学生提出的的问题为内容。2.探究小组稍作调整。3.查找有关文献资料。4.访问私营企业主。5.整理记录及感受体会。6.处理结果,撰写报告。7.课堂交流研讨。
学生们利用一个双休日,通过调查访问,分析论证,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了解到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具有多样性,他们中多数人对地方的贡献很大,也热衷于慈善事业。
形成共识:私营企业主的确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有贡献的,所以,他们之间特别优秀的人获得各种奖励,或者入了党,是可以理解的。
三、彰显个性的功能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的教育》中说:“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因此,职中德育课应该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个个体的心理结构以及兴趣、动机和需要。在教学中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充分挖掘每个个体的实践潜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一切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
四、创造性思维功能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探索创造性教学策略,以达到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目的已是必由之路。首先,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激发学生想疑、敢疑、会疑、善疑。其次是设计创造性课型: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型,改变常用的“一般-个别- 一般”的思维过程,为“个别- 一般-个别”的思维过程;另一种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这种课型主要有讨论式、社会调查式、研究性学习式等。再次是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方法:一是以教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二是以学生为主的自我学习法,三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法。综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情操陶冶功能
德育课的道德教育从其根本上来说是“成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就其具体目标来说是成就人的德性教育,所以德育课的情操陶冶功能是极其重要而又是极其明显的。在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可分为这样三个层面:一是人与人之间要襟怀坦白、忠诚、积极,心要直、理要正,刚正不阿、以诚待人。二是作为新型生活方式的现代道德教育,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三是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实质,提升社会主义道德观,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进行哲学的思考。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不但强调道德的规范、约束和评价机制,更强调道德的激励、鼓舞以及促进人格潜能的开发。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重点在于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由于智力的多元性,决定德育课教学功能的多元性。它是一个较难穷尽的多元结构,本文所列举的五种功能,是笔者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挂一漏百,以求大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