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学习数学应具有的六种意识

作者: 杨志君

摘 要:培养和强化中专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过程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需要我们中专教师坚持不懈地将这些意识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关键词:中专生; 数学; 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20-001

中专学生学习的角色在新的教学改革中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将从根本上动摇和改变学生原来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定位和他们的学习方式,自主意识、过程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应该贯穿于中专学生学习的始终。对此,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和强化。

一、自主意识

传统的中专学生学习角色和学习方式的定位,使得中专学生基本上是以一种“无我”的姿态出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教学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已经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其独立的人格价值。

学习,不仅是中专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更是中专学生的内在需求,是任何人不能也不应该包办代替的。因此,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强化中专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追求中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新教改就明确提出了“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顺应了当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具备了学习的自主意识,中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二、过程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不是体育比赛。体育比赛尽管也有过程,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结果;因为只要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过程精彩与否似乎也就无关紧要了。但教学显然不应该是这么一回事。

众所周知,急功近利、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我们教学中的大弊端。新教改下的教与学,要强调的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意识,重视知识学得的过程,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再仅仅是满足于一个现成的结论。忽视过程甚至没有过程的学习,是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因为我们的教学,主要目的不是要交给学生是“什么”,更主要的是要让中专学生明白“为什么”和“怎么来”,而这就是知识获得的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任何知识都是肤浅的和浮光掠影的,不太可能产生深刻、持久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缺乏“过程意识”,不利于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机制的形成。因此,“过程意识”必须培养。

三、探究意识

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学问探究不是学生的事,那是教师甚至是教育教学专家的事,学生只要把功课学好就行了。这实在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放手让学生去自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的常见手段。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让学生去探究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或查阅资料,或动手实践,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久而久之,探究也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

四、合作意识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它基于“两人智慧胜一人”这一哲学思想。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卡耐斯基认为:“学习中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自信心,二是与他人合作。”“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谓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其实也就是学会合作。卡耐斯基的这些话,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同时也揭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中专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机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精心设计并广泛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追求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个体评价体制,采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建立起一个“学习利益共同体”,由个体竞争转向“集团作战”,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依赖、“荣辱与共”,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五、反思意识

有位专家对于数学学习提到一个重要观点:错误是宝贵的资源!所以,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是很重要的,反思意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反思意识实质上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一个整理和分析,这种整理和分析应该说是必须且理性的。那么如何培养呢?通过测验过后学生的自我分析和有意识地去积累并成为一个纠错本,在这个纠错本上要体现出学生对自己对知识处理上的掌握情况,也要从自己在学科规范上去分析;更应该在自己对本学科的学习心理上去反思;最终通过良性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提高!

六、创新意识

惟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强盛的动力。创新意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和态势,是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大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或是从中找到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而解决问题,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个前提条件和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疑”能生“思”,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才能完成学习过程的创新。其次,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实践是获取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源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