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 曲径通幽
作者: 黄凯摘 要:“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物理教学; 设置悬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06-001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1.从生活素材着手
在讲惯性这节课时,我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次在客车上,当汽车急刹车时,车上一位男同志不由自主地撞在一位姑娘身上,姑娘马上生气地骂了这位男同志:“瞧你那德性”,而男同志却回答道:“这不是德性是惯性。”结果车上的人全乐了,一场风波就此消失了,接着问学生为什么车上的人发笑,男同志讲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你有没有遇到过?利用创设扣人心弦的问题情境,以疑入境,制造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2.从小实验着手
在讲大气压时,我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手持一支较细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进红色水中,当上端吸气时,红水沿玻璃管上升,接着用手堵住上端管口,将管提出槽外,尽管下端开口,可水柱并不下落,然后将堵住上端管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从管中流了下来,实验时,我把演示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向学生提问:玻璃管上端口吸气,管中水为什么会上升?上端用手指堵住后,水为什么不会流下来?手指放开后,水柱为什么又会突然流下?
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同时也为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
3.从科学史料着手
在讲声波的反射时,我讲了杰尼西亚的典故:据史料记载,从前西方有个杰尼西亚山洞,尽管犯人不在狱卒的视线之内,但犯人的任何越狱企图均在事先就被狱卒获悉而告失败。此事颇为奇异神秘。你们想知道“天机”是如何泄露的吗?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主动的求知状态中来,很好地完成了新课的任务。
二、巧“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我用一只小粉笔向你扔过去你会害怕吗?” (随手拿出一支小粉笔)学生回答:“不怕。”“如果是用你们小时侯玩的弹弓射向你呢?(随手拿出弹弓并拉长)学生吓得连连摇头。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同一小粉笔你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三、示“错”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电阻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一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伏,通过的电流为0.5安,求它的电阻是多少?当两端的电压减为0伏时,电阻为多少?许多学生的计算答案:0欧。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调信息电压减为0伏削弱了电阻不变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答案是:20欧。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接着开始复习电阻和欧姆定律,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四、设“障”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浮力”时,出示一组题:有一橡皮泥,请测它的密度。(1)器材任选;(2)只有量筒和水。学生很快写出第一组题的步骤,但在第二组题,学生发现怎么也不行。“怎么办?”“如何测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五、留“味”
一堂物理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例如,在“电生磁”这节课下课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学生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此时,教师设置悬念:“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既电生磁,那么你觉得磁能生电吗?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电磁联系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当然,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要使物理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除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设疑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做到高屋建瓴,轻松驾驭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