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 分步递进

作者: 唐卫红 包得海

摘 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改革的思想,针对中学物理学科特色,提出“点线面体,分步递进”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学物理;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33-002

一、引言

在优化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中学物理总复习也要根据学科特点,遵循复习课教学的客观规律,构建内化学生基本物理素养的教学运行机制,开拓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复习质量的新境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重要的是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关、教学观。必须变“淘汰教育”为“合格教育”,变“机械教育”为“发展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在合格率上下工夫,要在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工夫,要横下一条心,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把复习效率提上去。为此,提出“点线面体,分步递进”的复习策略。

二、复习流程及操作方案

1.描点:回归课本,罗列考点,进行目标训练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一次回顾和再现是必要的,但复习中,如果仅仅单纯地照课本顺序由老师平淡地分段讲述,顺手拣些题目进行练习,那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势必影响复习效果。所以,这一阶段复习中,必须对所学知识点进行重新构思,做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考点目标训练法”,收效较佳。

所为考点目标训练法,就是将所学物理知识化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考点,依据历年来会考在本考点中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本考点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后,以正、反、侧三个方面各列出一组训练题,每组训练题依据难易程度按A、B、C三个层次排列,以便逐渐深化,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这里考点的提出我们兼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反馈的信息,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本考点应包含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照顾知识体系,力求全面、系统,不给学生留下知识的空缺和遗漏。训练题的组配,原则上是少而精,通过考点目标训练,可使学生明确目标,强化和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梳线:提炼课本,联珠串线,进行专题训练

众所周知,会考试题紧扣课本,相当一部分题目源于课本,有的只稍作变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遵循以课本为本中之本的原则。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本,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必须摒弃“划书活动”、“炒冷饭”的做法,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主线”的专题训练。

专题可分为知识专题和题型专题。知识专题,主要是以物理概念、实验为线索把各章知识点,按一定的体系串联起来,以达到知识上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使学生脑中有书,心中有书,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按“电流强度”这一知识点为线索可以进行如下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电流强度

掌握以下概念:

电流?隰电流的方向?隰电流强度;

理解电流强度与以下物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 理解以下特征:

*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征

*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征

知识专题的设计,可先以教师根据教材编排体系或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疏忽的问题,按期预告题目,再由学生查阅课本,分组讨论,最后,开展专题讨论,围绕一个专题各抒己见,必要时可以引发辩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阅读过程总有所思、有所议、有所获。

题型专题,就是从会考的实际需要出发,参考近年会考试题的题目类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师生配合,把对知识点的考查归纳为若干种题型,再根据每一题型特征,精选出几个代表性强的题目,师生共同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的演练,找出最佳解题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题目组,进行分层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波利亚指出:“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而题型专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适用的解题模式,解决一些“束手无策”的问题,并及时提供模仿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走出“题海”,从而减轻课业负担,增强解题信心,提高解题能力。

3.组面:总结课本,分篇划面,构建知识网络

单一的物理知识是很难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只有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物理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诺在他的结构理论中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基本结构”,所以,在第三阶段,我们利用布鲁诺的结构理论指导复习,组织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把教材内容按能、热、电、磁分为四个部分,并对概念、规律、方法、语言等重新进行归纳与整理,建立相应的知识网络与结构,从而固化、深化、活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大胆地把托尼·布赞发明的“脑图法”引入课堂。传统的教法是教师一行行地板书,学生一行行地记笔记,但托尼·布赞指出:“大脑不是以哪种方式运作的,它不是用清清楚楚一行行或一栏栏的方式存储信息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分类和关联存储信息的。因而,你越能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式工作,你就会学得越容易、越迅速”。因此,他号召:“不要作记录,而是画脑图。用树状结构的图像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画脑图”。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把“脑图法”试验性地引入课堂时,学生表现得热情踊跃,都积极投入地开始构思和策划。因为脑图不需要千篇一律,是用简单而有趣的语言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可以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所以,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画好脑图后,组织学生对所画的脑图进行自我解说,互相点评。

通过“画、写、说、评”的活动,给予了每个学生创新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的机会,这样可以扩大学习空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构体:升华课本,三位一体,进行模拟训练

一场严格的考试,往往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应试者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的解题能力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丰富的考试经验。为保证考生发挥出最佳的应试水平,第四阶段有必要进行适度的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有利于学生积累考试经验。每次模拟训练完毕后,必须让学生回顾答题时的情景,分析失分的原因。如果是基础知识不够用,那就查漏补缺,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如果是审题不慎,那就要分析是已知条件不明确,隐含条件未发现,还是过程分析有失误等等。通过分析,获得教训和经验,从而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另外,还应从学生整体试卷的干净、工整、规范程度进行分类评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模拟训练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心理。模拟考试前,先让学生列出用具清单,检查用具质量,确保万无一失,然后从容入场,活动身心,做深呼吸,想象成功后的快感,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把思维的机器开动起来,使之及时进入工作状态。考后让学生科学地分析试卷,评价自己,让学生知道实际上他能答的更好,从而使学生减轻考试的心理压力,拥有一个充满自信的心理境界。

模拟训练有利于调养学生的生理。模拟考试阶段为了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应把作息时间的安排与会考同步。学生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下午进行强度事宜、轻松平缓的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头脑清醒。如果把模拟训练作为帮助学生成功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整造”学生的一种工具,那么,现阶段来说,模拟训练仍不失为一种把课本知识升华为解题能力的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结束语

“点线面体,分步递进”的物理复习策略,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得到了有机地结合,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教学实践中,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G.·Polya .How to Solve It: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

[2]珍尼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1年7月27日(第2版).

[4]杨亮涛.概念图在高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33,50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