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说会道”
作者: 孙友生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创造和谐课堂、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需要在课堂中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善说”。
关键词:合作学习; 表达能力; “敢说”; “能说”; “会说”; “善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41-001
一、鼓励学生“敢说”
学生在教学中不敢说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怎么说和缺少表达自己的勇气,在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给学生提出示范性的问题,演示探究活动的过程,以引起学生敢说的欲望。如解释惯性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先示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些惯性现象,给出说理的步骤:先说出物体原先的运动状态,然后受力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受力的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最后结论。然后让同学模仿说出,经过几轮练习,同学们就熟悉了。对于一些能用实验再现的问题,老师就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并能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学习大气压与液体沸腾的关系时,问为什么在高山上煮食物不容易熟?而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学习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时,问下雪后在路面上撒盐可以预防早晨路面结冰?让学生说出道理可能很空洞,这时应当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先了解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然后同学之间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这样学生就能够说理很透彻。对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者,期望值不要过高。对于那些害怕发言的同学,教师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感情,多一分温情,多一张笑脸。同时,提问速度要慢,给学生以很大的鼓励和期待。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首先不要纠错,更不要批评,而是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不会担心回答出错被老师批评了。从而就解除了他们开口说话时的后顾之忧,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这样同学们有了这方面的知识,表达就容易多了。教师经常示范、鼓励,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角色。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让学生“能说”
物理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后,对问题的结果或结果的成因提出猜想或假设,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提出目标,学生就要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选择科学的探究方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老师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参于到活动中去,对个别重要的条件或过程给予语言提醒,必要时老师还要做适当的演示实验。不急于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操作设计过程,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步骤,小组长分配任务到每个同学,让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推选一或两位同学在全班交流,然后让全班同学对这个方案提出改进的意见,要求每位同学都可以发言,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每位同学各抒己见,气氛融洽,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也就是学生有了说话的内容,亲历探究的全过程。物理书上的探究问题很多,每次探究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话可说。
三、在总结时“会说”
根据新课标要求,实施探究式教学,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等环节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物理规律。然而分析数据找出物理规律有时会需要很长时间,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教学时间,有时会直接把数据理想化,凑合成可以“探究”出规律的数据来,再让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用结果来验证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这种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违背了课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也就更不用说像科学家一样来探究问题。在学生的实验活动完成后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或者直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怎么下结论。而是要用启发的方法、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即使是建议也要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去想,去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相互交流,人人发言,形成物理规律,或总结结论,发现差异或形成共识,再根据差异检查各自的探究过程,然后达成协议,形成共识,得出结论。最后口头表达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数据的策略,得出结论的技能和进行小组合作的好方法,能准确而快速地表达的技能。使学生会说。
四、探究活动后谈感想:“善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又是信息处理、心理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学生去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和学生人格的形成过程。探究实验活动完成结束后,对于刚开始步入探究活动但又尚不适应的同学,老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适时适当的肯定或否定,让学生有成就感,不使学生因失败而茫然失措,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探究过后,让学生就探究中存在的优点或不足进行分析与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感想,在小组内辩论,然后在全班内交流,甚至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借此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与善于辩论的能力,经过不长时期的练习,学生会从总结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再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学生的说理层次就会很清晰而且表达完整,同时学生还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得以体现,从这些活动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功效。
新的课程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就要求学生的能说会道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说的能力,使每个学生能说会道,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母小勇等主编.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2003年
[2]廖伯琴主编.走进课堂——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