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作者: 黄萍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积极;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047-001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

一、教学内容选择要“活”

荷兰数学家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把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得到了实际知识技能。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形式抽象,内容枯燥,使学生望而生畏。数学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一定要“活”,要选择学生自己身边事情、常见现象开展活动。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身边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的物体或图片,找一找,画一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二、教学手段使用要“活”

“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五分钟讲到尾”。这种传统模式曾盛行一时,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死气沉沉呢?教学手段的选择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教学内容各具特点,教学要求各不相同,学生也各具情态。因此,我们在使用教学手段时一定要“活”。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实物演示,真实感强

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演示。”运用实物进行演示,可以供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让学生课前就准备好若干个几何物体,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讨论,再把它们的三视图画出来,这样做不但把握住了三个知识点,理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实物直观的真切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2.动手操作,思维灵活

动手操作是课堂活动中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在对自己的猜测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认识概率”这一课时,“概率”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我们可以设计让所有学生进行课堂上“掷硬币”、“掷骰子”这些活动,学生在欢快的亲身实践中把这个抽象的概念理解得透彻而自然。

3.恰当表演,气氛活跃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如教学“环形跑道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老师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兔子和乌龟,在教室里表演“龟兔赛跑”。把故事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边表演边思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学生能力培养要“活”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只要学生有了“活”的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去创新,去发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各家银行去了解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考虑存钱的方法,是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整存整取?然后进行交流汇报,并阐述理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利息”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又让学生懂得储蓄的意义以及利率调整与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参与研究、体验成功,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活”起来,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