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崔森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从“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造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059-001
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希望的世纪。培养造就新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针对创新教育进行了不懈地思考与探索。在仔细研读中国教育学会简报(总第441期)后有一些感想,适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之时,特撰写此文跟大家交流与分享,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创新教育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是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摆正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胜任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观察与实验的学科。我校虽然配备了大量的仪器,但与教材的实际需要是严重不足的、滞后的。怎么办?不能等待。设计、改进实验与制作教具的能力应是物理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工作,开足实验,而不是讲实验背结论,要真正按照新物理课程标准去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自信心
我国是世界上科技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谱写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是一个极富创新的民族。在十五世纪前后当西方还处于神权统治的黑暗时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就早已处于世界的前列。“东学西渐”在那时是一股潮流,西方人到中国来学冶炼、纺织、制陶和印刷,还来学天文、地理、哲学和立法,归根结底是来学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每当给初二学生上第一节物理入门课时,我都注重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介绍我国从古至今的文明创新史,让学生一接触自然科学就在心中埋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培养勇于创新的自信心。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创新方面的素材并结合最新科技知识适时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
三、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1.教师应成为创新的楷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与研究二十余年,时刻将党的教育方针铭记心间,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积极参加全国各级业务培训与学术活动,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针对物理教学的特点,在校实验器材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等不靠,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通过努力探索研究开发出大量有特色的教具,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不仅获得每一节课满意的效果,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师德赢得社会的赞许,推动了创新教育在我校、我县乃至全市的实施。
2.开展小论文写作活动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人类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首先起源于科学的想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一个从想象中发展出的产物。当全人类都在相信时间、空间的绝对性的时候,就有一个人敢于超出常规去想象,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相对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成就了一位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常常鼓励学生要大胆的去想象,并要求把各自的想象说出来一起交流研究。凡是有见解有新意的地方,我都随时激励并肯定;对于“不切实际”和“异想天开”等想法,我绝不随意干涉讽刺,而是鼓励学生具有勇于向世俗挑战的积极一面,指出这种积极大胆的思考就是拥有了创新的源泉。
3.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素材丰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因素。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操作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重要作用。在《磁体和磁极》一节教学中,我通过做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放在首位。在演示磁化方法后,叫学生在家里做“磁化钢针”小实验和阅读课后《指南针》一文,并要求学生做一个指南针。张艺雄同学用泡沫塑料块、磁化的水泥钉、细线和粘胶就做成了一个悬挂式指南针,不仅在选材和制作方面有特色,也极具观赏性与实用性。通过小实验能激励学生产生创新的动力,使学生体味到创新的感觉,能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通过小制作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的眼、手、脑等多种器官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出创新思维。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会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找课题,主动获取知识,是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丰富多彩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有利转变以教室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现状,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学完《压强》一章后,我组织了学生去参观我县的船闸和气象局。同学们不怕路途遥远,非常有兴致,也非常有收获。牛建洲同学参观蒙城船闸后在论文中提出“船闸的美中不足是船通过船闸的时间太长了,太浪费时间了。如果我将来成才的话,我要设计出更完美更节约时间的船闸,来加快水道运输的速度。”杨梅同学参观蒙城气象局后感慨万千,她在论文中写道:“生活中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作准备,同学们努力拼搏吧,去探索无尽的知识!努力奋进吧,去铸造我们明天的辉煌!……”通过参观,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这势必引起同学们对创新教育深深地思考。
总之,教师要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书育人的创造性劳动,大胆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身作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