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让自学质疑成为高效课堂的瓶颈

作者: 袁东升

摘 要:所谓“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而言,“自学质疑模块”当是其核心模块。

关键词:“六模块”; “建构式”;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71-001

连云港市教育局提出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在全市各中小学推行了将近一年,已逐渐深入人心,进入课堂,成为各所中小学的常态课型。笔者是当地一所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在努力学习并积极实践此种课堂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认识:所谓“六模块”就是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迁移运用模块等六个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成为一节课的教学方式,或与其他模块一起共同成为一节课的教学方式。所谓“建构式”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其知识的重新建构,体现的是“学生主体观”。“六模块”与“建构式”两者相组合构建的课堂必将是高效的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而言,“自学质疑模块”当是其核心模块。因为“自学质疑模块”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起始模块,有着决定后面五个模块能否顺利高效进行的重要意义,一旦轻视之,其必将成为高效课堂的瓶颈。那么该怎样真正落实“自学质疑”这一模块呢?笔者以为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为“自主质疑”留足时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练”,即教师根据预设进行讲授,学生被动听讲(教师偶尔也提问几个学生,但都是现问现答,没有准备,学生很难有真知灼见),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去矫正、巩固。这就像老牛吃草一样,先囫囵吞枣式地吃下去,然后再进行反刍消化吸收。而高效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前准备-互教互学-精讲点拨-巩固练习”,即首先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与传统教学比较,高效课堂要将课堂的重心前移,保证学生自学质疑的时间,从重视课后巩固练习,变为重视课前自学准备,从而实现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能有备而来地、更加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鉴于此,学案应提前发放,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前半部分完成学案。也可于周五放学前下发下一周的学案。

二、精心编制“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案是“自学质疑模块”开展的载体和依托,因此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努力体现其导学、导思和建构的功能。其中学案的自学引导部分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和知识建构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其中的质疑部分,提倡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案上的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学案的问题要按教学程序进行编排,问题设计切口要小,要注意层层推进,使学案真正成为学生自学、教师授课的“导航仪”。

二是学案要起到问题前置的作用,具有“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功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好学”,让老师在问题的引导下“好教”。

三是学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学案上要为学生的质疑问难留有专门的空间,如在学案上专门设计“我的疑惑”、“我的反思”等板块,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是学案要突出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在学案的指定地方将本章节的内容梳理成网络,从而为知识的建构做好准备。

三、调动学生本能驱动,为高效课堂提供强大内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展示欲”是每个学生的心理本能,是一股埋藏于学生内心世界的强大力量,不容小觑。如能巧妙激发、及时调动并适当运用,其必能为高效课堂提供强大的内动力。

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做好学案是关键。对于学案,应循序渐进地完成。先看书后做题,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熟悉课文内容和结构,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通过自学应该能解决学案上一半以上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只有解决了学案上的问题,学生才能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而要保持学生旺盛的“展示欲”和“求知欲”,使其永不枯竭,课堂展示必不可少。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首先,教师让学生把“自学”的情况进行交流展示,它是在生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表情,捕捉学生的“小声嘀咕”或有意“正话反说”,刺激学生发言欲望,鼓励学生说出来,辩起来,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把气氛推向高潮。

其次,对于学案上的质疑部分,要鼓励学生大声说出来,不论学生的质疑是对是错,是多么离奇和古怪,都不要嘲笑他们,也要喝止其他学生嘲笑他们,为他们的发言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也可以采取传递上交学案的方式提出质疑,为那些过于内向的孩子开通“发言”的绿色通道。总之,不剥夺任何一个学生的“话语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为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自学质疑”提供推动力,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内动力。

总之,要想真正构建高效课堂,首先是要确实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认真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变重课后的“练”为重课前的“备”,变教师一人备课为师生共同准备,变教师讲学生听为调动学生“心理本能”主动学习;其次是切实有效地运用好学案,让学生在自学质疑的基础上先讲,教师再精讲点拨的新型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最终能翱翔于自由王国的天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