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改中应强化的几个问题
作者: 时静波摘 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作为老师必须要对语文教改充满信念和热情,必须怀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热情地、高度负责地投入语文课改的实践,彻底更新观念,努力转变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改;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78-001
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出现了以下几种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一、在提高读写能力时,需要强化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由于口语交际能力不属于考试范围,因此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时,很青睐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冷落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严重滞后,不少学生到了陌生环境,说话吞吞吐吐。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它在传授知识、传递信息、洽谈业务、处理问题以及做复杂的思想工作等方面,都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由于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最经常、最普遍,因此,口语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具有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应变能力等。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正因为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生活中日趋重要,就更要求我们加强训练,互相促进,尽快提高。
二、在培养学生素养时,也要注意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无论是言传身教还是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素养,比如,敬业乐业精神、奉献开拓精神、较高的智能素养,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还要艺术的运用教学方法、敏锐的洞察力、较高的文学素养、出色的表达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灵活机动的调控能力等。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1.教师应努力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对于每位教师来说,语言的艺术表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高尔基曾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就要用这“蜜”来粘住学生。可是,目前有许多语文教师使用方言不说,言不达意、语病丛生者不在少数。我们承认不少语文教师文化水平很高,但由于不擅言辞,不讲究说话的艺术,结果是空有满腹才华,不被学生认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讲究课堂语言艺术,用语生动形象、畅达凝练、幽默风趣、一语中的。惟有如此,上课才能妙趣横生,学生才能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应吐故纳新,更新知识结构
推陈出新,是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结果;吐故纳新,也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近年来大量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各学科的交叉现象愈来愈突出,这就表明语文教师如果仅满足于现有知识,不注重知识更新,肯定是不能适用新时代要求的。我们知道,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3.教师应加强语文教育理论研究
许多教师满足现有的工作经验,不注重教育理论学习研究,造成教学思想观念陈腐、落后。更应一提的是,有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多数受应试教育影响,难以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加强理论学习,把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立志在语文教研上有所建树。更有利的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又有写作技能方面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工作之余,还应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
三、在注重课内改革的同时应强化语文课外学习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几乎成了每个教师的奋斗目标,我们抓住了课内时间。然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外,这是不争的事实;幼儿最先在家庭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入学后接受学校正规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离校之后,将在更广阔的时空和众多不同的环境里使用和继续学习语文。因此,语文教育不止于学校,更不固于课堂,这就是语文教育系统结构中的“社会大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必须扩大语文教学内容的外延,坚持大语文教育观,从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等方面创新语文教学内容,它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平行,是有机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挥语文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在注重教法研究时,不可忽视学法的指导
为了向课堂要质量,广大语文教师是苦心钻研,在教法上狠下工夫,但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现代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着眼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着眼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最终达到语文的乐学境界。没有掌握学法的人其实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每位教师不可忽视学法的指导。学生唯有掌握了捕鱼的方法,才会有取之不尽的鱼。学生掌握了一定学法后,终身受益,教师也就能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就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反思,做一名有思想、有情感、有才华、有创造性的反思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