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巧妙指导语文自读课的方法

作者: 丁云霞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考试得分率不高,因此,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自读能力;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79-0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投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却很差。因此,有必要在上好语文自读课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

第一,确定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确定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中,确定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现代化教学观念,一是人本主义思想。其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凡事必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素质教育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所以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祛除阅读教学中以书为本的顽症。二是强化学法指导意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必然要求从注重教法研究转向注重学法的研究与指导,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途径和能力。三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的自读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出来的。只有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是大语文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不能仅仅着眼并着手于“读”的教学,而要解放我们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读写听说的综合效应,充分发挥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的作用。

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用“知识树”的方法,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语文的目标体系。每学期初始就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制定出具体的学法目标。之后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教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这种梯度层次很鲜明的方法。如果不管文体不顾课型,都拿着“讲解分析”的万能膏药去应付,那么,学生只有“俯首听命”且茫茫然而己,学习热情与兴趣会荡然无存。

总之,要充分发挥读写听说的综合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而充分地进行阅读学习。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及操作运用:

1.通过“教读”来突出指导性

“教读”,深寓着语文教育专家和教材编者的教学思想;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文章,如何读书。所以,“教读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指导性,指导学生把握阅读规律,学习阅读方法,学习一篇文章的方法、一类文章、一本书的方法。

2.通过“课内自读”来突出建构性

“自读课文”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读”是把“教读”课中学来的阅读方法,运用于相对独立的阅读实践中。诸如速读感知要点、研读评析亮点、圈点批注等方法,一般都得法于“教读”,得力于“自读”,经过反复尝试、练习而熟练,在“自读”实践中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建构。

3.通过课外自读来突出迁移性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阅读的迁移性训练。试题中课外短文的阅读完全靠考生的自读能力,即使课内语段的阅读和解答,也往往是考查学生阅读的迁移能力。教师要加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即迁移性阅读,使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独立的阅读学习,课内学法,课外用法,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方法到能力的升华。这是促进学生掌握自读方法,形成并提高自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二,指导语文自读方法的基本途径

1.利用课本材料指路

第一是利用课本前边的“说明”。看“说明”,可明了一个学期主要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以及课本的大体内容和框架结构。看“说明”、“凡例”、“前言”、“序”之类的文字,就像手拿导游图去观赏风景名胜,胸有全局。第二是利用单元及课文前的“提示”。这些“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和“自读提示”,这些“提示”说明了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还有学法要求和指导。就像是路标,它一路带你前行。第三是利用课本中的“批注”。有部分课文和“作文训练”中的例文采用旁注的方法,这些批注是很好的学法指导材料,直接地可用于指导学习和掌握“批注”的方法;还可借助来指导学习朗读的方法。第四是利用课后练习。一方面,“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三个层次的练习,从理解到运用,从知识到能力,从课文本身扩展到其他。它既体现了学习一篇课文的大致过程,又反映了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一般程序。第五是利用课本中的知识短文。

在各册教材“附录”中都有一些知识短文,如《文章的阅读》、《记叙文的阅读》等,这些文章是阅读方法指导最集中的材料了。在教学中,往往指导学生先学习这些短文,以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开路,去指导学习课文,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更较好。

2.利用讲座指路

采用讲座的形式集中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地学习方法和要领。一方面,力求系统化。搜集散见于教材各处的阅读方法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可以分为:一是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速读、泛读、精读、作读书笔记和圈点批注等;二是三大文体的阅读方法;三是四类体裁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初步鉴赏。另一方面,力求具体化、序列化。讲座指导中,对一些阅读方法材料进行归纳补充,使之序列化,让学生可操作运用。

3.利用“教读”指路

在这方面有两个要点,一是注重把握规律与方法。如指导三大文体的阅读,宜从表达方式及文体特点的比较入手,再依据各文体的特点和要点去把握具体文章,这样可做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二是发挥示范作用。如朗读、诵读的直观示范;再如整体阅读、提纲挈领、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运用过程的示范,可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模仿。

4.利用活动练走路

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读写听说等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运用和掌握自读方法。以说促读,还可以写促读。如演讲、讲故事笑话、读书方法与心得交流等。

总之,指导自读方法,培养自读能力,是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课题。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为此,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最终达到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与效率成正比的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