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作者: 杜庆如

摘 要:鲁迅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学者。”写教后记正是收集、积累材料的有效方法,坚持写教后记,日后在教学及其研究上,必能做出可观的成绩。

关键词:教后记; 解法; 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144-001

本人每上完一节课,习惯于坐在办公桌前静下心来对上课情境回味一番,写上一篇教后记,作为教案的补充。我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这节课后,想法很多,写了一篇教后记,内容如下:

1.完成预想的目标,没有“欠账”,课时容量充足;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气氛比较活跃。新课标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上达到了。

我写教后记都是以课时量是否充足,比较学生的接受情况,并以此作为调整后续课时计划的依据,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等可以显示出本节课在教法上是否成功。

2.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这节内容,教材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很值得借鉴,但有些难,很多同学列出不等式组大约用了13分钟,用时太长,在今后再讲这一节内容时,可设计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篱笆,周长要大于20米,小于36米,求篱笆的边长的范围。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法,书上只安排了一个讨论题,一个交流题,但学生不太好懂,而这个知识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我于是设计了下面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逐一回答:

①有兄弟二人,哥哥上中学,身高170公分,弟弟上小学,身高120公分。父亲准备打张床给他们兄弟二人睡。你看,这张床该打多长才可以使兄弟两人都能把腿伸得直,睡得舒舒服服呢?

②兄弟还要求爸爸再给他们做一个书厨,书厨要多高才使他们兄弟二人都能自己把书放上最高一层?

③倘若你家来了客人,要你上集市买些肉回来。爸爸说,3斤不够。妈妈再补充一句,也用不了5斤,你该买多少,心中有数吗?

④当你到集市上问肉的价格,说最便宜8元钱一斤,但在家里妈妈对你说的肉最多7元一斤,这肉还能买得成吗?

以上4个问题属于生活常识,基础再差的同学也能回答正确。经过这番铺垫,进行讨论、探索,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

①x>170x>120 ②x<170x<120③x>3x<5 ④x>8x<7

同学们很容易接受,再把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加以分析有:

这是对本教材的个人处理的概要说明,我以为写教后记中这是一个不可少的内容。对教材的导入的重新设计、顺序的重新安排、例题的增删以及效果反馈等均要有所记载。

3.本课安排了一个例题,说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这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仿照例题做了四个练习题,最后讨论解题步骤。

例题的选择和安排,教学中出现的疏漏、失误、教训,学生听课时提出的疑问,独到的见解,师生的某些对话等,均有必要记下来,这对改进教学很重要。

4.学生作业情况很好,只是在第23页练习的第2小题出现了错解,分析主要的原因:⑴在去分母时,整数部分漏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了;⑵去括号时,括号前是负号,括号内忘变号了。

学生作业情况在教后记中一定要有记载,篇幅可长可短,它是自我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学生作业中代表性的错解(有时是学生的优秀的、独特的解法)摘录下来,既可为及时讲评提供依据,也为今后课堂教学充实了可贵的内容。

书写教后记,必须及时。一节课结束,一些值得保存的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是很短的,及时回忆、记录。

书写教后记,就内容而言,首先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例题的选配和安排;其次是教学中的疏漏、失误、教训,学生在听课中提出的疑问,独到见解以及教师从中受到的启发和今后改进的想法等;再次是学生作业情况记录。另外,还应记一点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影响学生学习的障碍因素等等。

书写教后记,就形式而言,可以说是没有规矩。但写多了或许会自定出几条,形成某种“模式”。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可以只写些关键性的内容,比如一道题目,学生提出的思路为什么不是教案中所设想的,他是从何想到的?再如,有些教材好像很枯燥,不起眼,结果上得很有趣味,学生学得很起劲,这里的“道道”是什么?它对本身“有趣味”的课有什么样的启发?

总之,要写好教后记,一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必要性;二要及时有恒心;三要有点艺术性;四要有指导性;五要有点科学性。只要坚持点滴积累,小溪必将汇成江河,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就会尽快成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44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