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信心

作者: 刘允芳

摘 要:在体育教学当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唯恐失败。如果把握好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和改善方法,课堂教学就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学心理;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147-001

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如生理、心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具有体育自卑心理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如他人,不愿参加各种运动,学习丧失信心。因此,这种心理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而且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有消极的影响。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自卑心理,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产生的原因是:

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人你总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缺点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其他人(特别是有权威的人)对某一学生作了较低评价,该学生就会低估自己。另外,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一些学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因而越比越觉得不如人,越比越泄气。这种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的比法,会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二、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每个学生在学习一种新技术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完成。一些学生因自我认识不足,常常“我可能学不会”。由于事先有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学习时过分紧张,不敢放开手脚练习,因而限制了能力的发挥,当然很难学好。而掌握不了所要学习的技术,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同时又使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印证”了消极的自我认识,使自卑心理进一步加重。

三、挫折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中遇到失败或挫折后,不能正确对待,又未能得到必要的心理调整,再遇挫时,就容易变得自卑。

在体育教学当中,如:跳高,由于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横竿面前,一些同学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以致动作变形,影响学习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己实力,根据现有的素质可以跳什么高度,从而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教育学生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要用积极的态度,高涨的情绪感染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

有些学生身材矮小、体弱或有某方面的残疾,因而常为这些苦恼,总觉得不如他人,不敢做练习,对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

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除在课中不愿参加练习外,还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对批评过于敏感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对批评过于敏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听到别人的评价带有批评的含义,就丧失了练习的信心,不愿继续练习。这种学生常常认为所有的批评都是针对自己的,因而非常注意自己的行动。平时也显得神经过敏,好猜疑别人。

2.过分计较比赛的胜负

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非常关心比赛的输赢。在平时的比赛或游戏中,他们只跟随显然可以赢的对手比赛。如果没有取胜的把握,他们便尽量避免参加。如果非参加不可,他们便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以表示自己并没有认真比赛,或者选择自己有明显的客观原因无法取胜的对手比赛。

另外,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清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作用,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关系。在做一些游戏时,教师应善于运用游戏中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教育,坚持困难训练,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增加目标难度,在心理上鼓励学生消除胆怯心理,多采取激励表扬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立场方法,明确体育活动的性质,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与生命的关系。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了解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辩证关系,懂得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支柱,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和坚强的自信心。

3.希望得到表扬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因为自我认识不足,不相信自己能学习、掌握某项技术,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他们仍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因为它只不过是在体育活动中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恢复了心理平衡,自卑心理就可以克服和消除。为了克服和消除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有不足。只有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要在班级中创造一种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感到集体温暖、同学友善、老师信任、活动有趣,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宽对他们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以避免他们再受心理创伤。

3.及时肯定,多加鼓励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正面诱导,加以鼓励,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克服行动和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当学生克服了某一困难,在学习中取得了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应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让他们把习惯与同学比较转换为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使其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百科大全

[2]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教学用书

[3]万 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