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餐饮环节现状与监管意见
作者: 徐顺通摘 要: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农村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只有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科学监管,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关键词:农村餐饮; 监管意见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162-001
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餐饮业安全问题在全社会日益突出,已成为政府及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农村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现状
1.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不强。在农村,食品安全法制宣传不够深入,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群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食品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二是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在就餐过程中,看重的只是食品价格、色泽、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识别。
三是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造成威胁。在广大农村,传统节日里,喜欢食用一些腌制品、腊制品、卤制品和油炸食品等等,这类食品虽然口感不错,但在加工过程中,其营养成分大多受到破坏,并增加了有害成分,长期食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餐饮消费环节监管难度大
农村食品消费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餐饮行业、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建筑工地食堂等,经营面积不足,设施设备简陋,人员大多未经体检、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严格,很难达到食品质量化分级管理和发卫生许可证的要求。低标准经营,无照无证经营的现象较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饮食安全隐患。
3.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农村食品信用意识还亟待提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食品消费者和经营者诚信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够强,法律法规和知识缺乏,重价格、轻质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开展。
二是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落后。产品质量、经营方式、消费档次和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使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施行缺乏理想的环境和足够的技术支持。
三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力不强。由于信用体系建设不是国家强制推行,在广大农村,很多只顾眼前经济效益,对信用体系建设长久的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存在消极等待的思想,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二、农村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力量很薄弱
在现行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体制中,监管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比较健全,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监管手段较先进,而在农村,虽然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组织,但其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在农村食品安全形势错综复杂、职能交叉、人少事多情况下,工作难以抓到位。
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监管任务重
农村地域广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的情况下,要对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在农村的边远山区、管辖交界区域,一些无证无照小餐馆,流动餐厅,由于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为假劣食品向农村销售提供了“孳生土壤”,增加了监管压力。
3.农村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检测有缺位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检测设备不全,缺乏食品安全监测的科学技术手段,检测方式较落后。监管人员只能凭肉眼、凭经验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简单的外观、包装、有效期、索证索票进行检查识别,而对于食品的内在质量却无法检测。在广大农村,抽检样品大部分需要送省、市级食品检验机构检测,检测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这样就使一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不能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发现。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强农村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形成县、乡、村层级领导工作格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纵向上建立县、乡、村层级领导关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令畅通,在横向上建立各职能部门分段监管又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探索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
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
3.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4.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食品监管水平
各级政府要在整合现有食品职能部门监管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村食品监管“三项经费”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专项投入,二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项投入。三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
5.强化宣传,增强农村食品安全意识
持之以恒地开展农村食品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宣传,营造政府重视、全民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农村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只有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科学监管,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