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创新\发明

作者: 左国庆

摘 要:在目前创新型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普遍感觉到创新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如何创新,怎样创新,是让人比较犯难的,总认为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事,与普通群众甚至学生没有关系。我从工作实践中得到一些感受,本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时代开始抓起,只要给学生一些方法、思路,激发他们的兴趣,就能够适应创新的形势,发明、创造的产品、项目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关键词:兴趣; 思路; 方法; 发明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25-001

一般认为,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这其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两大任务中,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在全社会都在努力营造创新型社会的氛围中,每个社会成员都是一个分子,不可避免地融入在社会中,在运用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必然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当今的学生还必须具有创新的思路及创新的思维。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这才是新时期的学生应有的要求,才不会出现学习的滞后性。

一、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纵观现今的学生,都习惯于高考的指挥棒,习惯于文化的学习,各种考试的应付,很少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创新思维就来之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之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来之于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帮助、指导,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创新思维的方法。俗话说;点子有价,思路无价。有点子不一定有思路,有思路不愁没点子。在实践中我们注重思路的培养,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活塞式钠、水点式反应器》、《对外贸易额的探讨》、《机器人工程挑战大赛》等12个项目22人次获得国际、国内、省内创新、发明创造一等奖。

二、怎样培养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我们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少年发明与创造》、《科学大众》、“金点子行动”、科技博览等科技信息,传递科技信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兴趣,兴趣是学习、思维的源泉,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只有在教师的精妙的指引下,有启发、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思路会进一步升华,教师多一份精彩活动,学生就会多十分活力,能力就会百倍提高,新思路就会产生。

三、了解必要的创新技法

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选择创新法、比较创新法、联想创新法、主体附加创新法、异类组合创新法及常规思路和非常规思路等理论,还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搜集和分析资料信息、社会调查、实验、设计、解读数据、推理判断等。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有新的思路,在活动中产生思路,在探究中产生思路,在兴趣和爱好中产生思路。

四、评价的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标准、方法及结果,都对学生能否主动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评价中不单是教师的评价,而是根据各个性差异,具体的评价,结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思路,既评价的过程是思路形成的过程。注重鼓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成为成功者,都能得到充分的自主地发展,评价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路的形成。

例如:《活塞式钠、水点式反应器》的形成,充分应用了上述方法。在化学的教、学中,都要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此反应十分剧烈,在实验时用烧杯加盖玻璃防止事故的发生,或用塑料瓶来做实验,但不易控制。当发现和明确此问题后,把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向同学们提出来;既改进实验,使实验能够方便、安全,大家可运用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创新技法。

同学们根据金属钠;密度小、熔点低、金属性强、保存在煤油中等特点,提出了许多想法、思路、点子。他们的好想法、思路、点子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完善了思路。把解决问题的要求提高了一步;实验改进不仅要方便、安全,还要延长反应时间,使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定量收集,使反应能够随时停止等等,同学们的潜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最终,采用同学甲的方案;让金属钠在打针的针筒内和水反应,就可以满足改进实验的要求。通过一些技术设计、试验,老师的帮助,作品《活塞式钠、水点式反应器》参加校、市、省级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

仪器:针筒(产生氢气可自由移动且密封)、针头(可做氢气的点燃实验)、乳胶管(连接针筒、针头)、铁夹、铁架台、金属铁丝笼(圆形且有可开启的盖,里面可盛放金属钠)、控制器:磁铁(磁铁可在针筒外壁上、下移动,里面的铁丝笼也上、下移动在煤油和水之间,使反应进行或停止,达到控制目的,可定量产生氢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25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