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华丽

摘 要: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个性,大胆联想,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创新能力; 互动; 小组合作; 探究;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26-00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变传统教学模式为互动式教学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并且专门针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明确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音乐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互动教学过程变单向“灌输”为双向及多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起来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就是以小组为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挥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开阔视野。如在《西南风情》这一单元教学时,我把收集整理的有关西南多姿多彩的民俗歌舞节日、动人的神话传说以及独特的乐器作为课余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按小组合作学习程序布置任务,并规定了时间,提供了一些学习的途径供每个小组参考。到了下节音乐课时,每个小组分别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每组的合作都有收获,并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三、放飞学生心灵,在自由探究中学习

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开发和运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学习的态度,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思索,不断追求,不断探究。音乐教学中问题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放松身心,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学生的横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得到发展,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如在《梨园漫步》这一单元教学中,布置学生做课前准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通过查阅书籍、收看电视或上网查询等途径,画一画以下戏剧人物的脸(无须特定),重点是用水彩笔给人物脸部画上彩妆,戏剧人物是小姐、书生、奸臣、包公等,通过这一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下周音乐课上交流。一周后,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探究成果走进了音乐室。首先,我让学生分组交流体会,互相议一议自己的结论,最后请学生代表发言。答案各不相同,有:画包公一定要用黑色;画小姐时要画得漂亮;画奸臣用白色;画书生就跟我们参加中学生文艺汇演时化妆一样;还有的同学得出这样的结论:画包公和奸臣都要夸张,跟生活中的化妆不一样;画小姐和书生就跟普通人化妆差不多,就是色彩要浓一点;……学生们兴奋地汇报着他们的发现,一个个神采飞扬。最后老师提炼总结:戏剧中人物的妆容只要略施脂粉就能达到效果的,这种化妆称为“素面”,戏剧中的“生”角和“旦”角一般都是这样化妆的;而那种夸张的勾脸,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脸谱艺术,戏剧中的“净”角和“丑”角都要画脸谱,又称“大花脸”和“小花脸”,而且脸谱是因人而异。接着我播放了多种不同的脸谱让学生看脸谱识人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脸谱中色彩的运用。“红”象征忠勇,“黑”象征刚直,“白”象征奸邪等等。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增长了知识,通过实践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创作体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独特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音乐欣赏是音乐形象的再创造,因每个人经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也会不尽相同,会产生不同的情态。另外,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这是艺术欣赏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我们应该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 强调欣赏中个体独特的感受,要求学生敞开心扉,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倡七嘴八舌,力争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在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欣赏教学中,听完全曲,我启发大家“悠扬的琴声,把我们带进了春意盎然的苗家山寨,这里有苗岭飞歌,有激昂的歌舞,一切美好的情感都融入在了这优美的旋律中。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你对乐曲的感想。可以是口头即兴表达,也可以斟词酌句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学生大胆联想,大胆发言。“柳树换上了绿装,在轻轻地摇曳,树梢上的鸟儿在叽叽喳喳唱个不停……”“清澈的山泉慢慢地流淌着,碧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像几只走远的羊儿……”“姑娘在梳妆,小伙子在窗前吹着欢快的芦笙,向姑娘倾诉衷肠……”他们毫无约束地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句句生动的话语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的丰富联想和独特的理解,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新课程》[J].2011.0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