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关键”
作者: 李俊摘 要: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与物理学科课程的结合形成优化的物理课程结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物理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33-001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常规物理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等特性,可以克服片面执行“讲授法”的模式,有助于物理学科扬长补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既然如此,该如何加强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呢?现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四个“关键点”。
关键一:突显“综合性”
物理学科与横向学科的知识联系紧密,如以环境教育而论,在物理学科以外,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数量的环境科学知识,所以,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时,虽以物理学科知识为主,还必须兼顾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贯通,这样有利于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播放一段VCD,情境为:海风吹动海浪,海浪碰击礁石,海鸥欢鸣着飞翔。提问:你一定听过蝉、鸟、蟋蟀、蛙等动物的声音吧!你知道它们的发声器官吗?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发声的吗?学生根据学过的生物知识竞猜,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陈述结果。播放动物发声情境的细节。学生对小组代表陈述结果相互评价。老师给答得最好的小组发奖。此案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营造学习氛围,展示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产生探索自然奥妙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关键二:寻求“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总是与社会、自然等方面直接接触,获得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相关信息。活动的开放性可以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本领与方法,学会沟通的技巧,以及创造性的思维。
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寓物理知识于综合活动之中,编辑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料,办黑板报、墙报,出“物理专刊”,开放实验室,看科技录像、参观大型工厂和科技展览等。
再如教学“声现象”时,让学生欣赏中外名曲,并引导他们认识多种乐器,辨听各种音色。大家通过实验观察,相互讨论这些乐器是怎样发声和改变音调的,并参考教科书的说明将这些乐器按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进行分类。邀请会乐器的学生演奏二胡和电子琴。每一小组的代表用自制乐器演奏。如此,课堂教学以欣赏、游戏、活动为主,给学生愉悦的心情,力求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教材的科学性、人文性、综合性,激发学生兴趣。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宽了实践活动空间,很好地做到了教学的开放性。
关键三:强调“自主性”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应努力搭建一个“自主”的舞台。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自主确定研究目标,自己确定研究进度,适时地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理想的自主学习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学习就像一辆汽车,一旦启动就能自动前进,老师的作用是把握方向、控制速度、及时加油。把握方向就是帮助学生完善、使学习活动不要偏离学习目标,控制速度就是要及时加以协调、指导,加油就是要给予及时评价。
关键四:注重“探究性”
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正实践了这一点。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此探究活动中,往往都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高。这种课的特征是“自主、合作、探究”,不妨分三个阶段细述。
1.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伊始,应结合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极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实现再创造。如教学“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时,教师安排几名同学去模仿体育项目,请同学们猜测项目名称。同时提问:在跑步、跳高、举重的过程中,人做功了吗?得到学生肯定答复后,再请学生列举出人做功的例子。并由此导入本课教学内容。如此,让学生去模仿大家比较熟悉的体育项目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期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
2.尝试实践,体验探究
比如,围绕核心问题“要测量功率,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哪几个物理量来测出功率”,教师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制定方案。教师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论证,记下实验数据,并根据所要测的物理量,完善实验记录表。如此,安排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和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使用精神和探求真知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将其好奇的本性纳入探索轨道,从而产生强烈的表现需求,体验到知识掌握在手的自豪,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
3.交流小结,拓展延伸
新课授完后,为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教师应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实践活动。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电学中“家庭电路”时,组织学生到社区和南京下关发电厂参观如何进行发电和电能输送,学生通过参观既了解到发电生产过程,又熟悉了电能输送的方法,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物理知识的有效学习。此外,“小课题研究”,也是学生喜爱的活动。
总之,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要求为指针,努力寻法觅技,注重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了必能增强物理实践能力。一句话:加强“践行”重“关键”,收获尽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