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图,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 祖彦昶摘 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巧用地图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地图的功能;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三、巧用地图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地图; 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34-001
“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素质教育的真谛。适应高效率地理教学,巧用地图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地图的功能
1.呈现地理事物的具体形象
如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直观反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
2.展示地理事物的具体空间分布
空间分布知识的掌握是地理教学重要特征之一。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地图。
3.再现地理情景
地图除掌握地理知识外,地图还可以再现地理情景。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便于施教
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地图,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形成感性认识,便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2.利于激趣
地图可以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树。例如,讲述长江时,利用长江流域图,学生可以找到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长江的分段、主要支流、沿途主要湖泊。从而理解长江洪水来源、“黄金水道”和对人类的作用。
3.易于理解
例如,在亚洲地形图上,学生可以先找亚洲经纬度范围,从而分析得出亚洲半球位置。
4.提高效率
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必须利用地图。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可以在相应的地图上落实。例如:讲日本,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看它领土构成、海岸线特点、所跨经纬度,从而得知日本的自然条件。再看日本工业分布图,可知日本工业分布特征。
三、巧用地图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1.充分利用地图册
地图册是配合地理课本编制,内容丰富、彩色套印、对比鲜明,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大脑神经、有利学生条件反射,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
2.巧用教科书地图
教科书的地图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教科书中的地图分散出现在各章节中,内容简明,便于学生查找。
3.适时运用教学挂图
它是悬挂在黑板或墙壁上的大幅地图。教师利用教学挂图面对全体学生讲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学生在地理教学挂图上很容易找到六大板块,并可以看到六大板块之间的界线、各大板块运动的方向。
4.地球仪(又叫立体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演示
它比平面地图更能准确显示地球形状、地理事物的距离、位置和面积,更直观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如,在学习地球自转时,我用地球仪和手电,可以直接演示地球昼与夜的成因,让地球自西向东转可以演示地球昼夜交替的成因,可以让学生明确地球各地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异,从而理解总是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的地理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事物是可变的。
5.高效地理略图
地理略图又叫黑板略图,是地理教师用简易手法在黑板或投影胶片上绘制的简略地图,是地图的一种简要表达方式,形象简便,有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我在讲中国地理农业分布时,利用黑板略图,就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分析。以400毫米年等降水线把我国分成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为农业区,西部地区为牧业区。而东部地区又以800毫米年等降水线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为水田农业区;而北方地区为半湿润地区,为旱田农业区。而西部牧业区又根据地势高低可以分为高原牧区和和高寒牧区。从而使学生把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和水田农业区、旱田农业区、高原牧区和高寒牧区这些复杂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一目了然,便于运用解决生活中有关地理问题和解决有关的地理事物。
6.直观地理示意图的运用
是地理老师在课堂中用简易的手法在黑板上绘制的地理事物的方法。如,地形雨示意图、锋面雨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等。学生通过这些示意图直接观察,分析其形成过程和结果,从而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
7.统计图是对地理事物特征进行概括的常用方法
地理教学中常用的统计图有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象形图等。如,常见某地气温和降水的统计图是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表示。学生在温度曲线图上可以找出该地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值和出现的月份,一年中最低月气温值和出现的月份。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最高月气温的月份或最低月气温出现的月份来判定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还可以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在降水柱状图上读出最高月降水量及月份和最低月降水量及月份与各月降水。综合观察温度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很容易直观反映该地水热配合状况(雨热是否同期、该地是属于夏雨型、冬雨型、秋雨型、春雨型)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某地一年中高温时期是一年中降水最少的时期,该地是典型的雨热不同期(最低月均温大于0摄氏度),该地一定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支点,是抽象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感官相联系的纽带,所以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只要地图用得好、用得巧,地理知识就可以化难为易,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学生课业负担就会减轻,素质教育得到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内化,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地理教学必须强化地图教学,要在“巧”字上下工夫,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得到强化,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3]测量与地图,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4]中国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5]世界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