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程序设计课堂教学 构建趣味课堂

作者: 陆琳雅

摘 要:VB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公认的难点。课堂教学中,如何能改变“老师难教、学生没兴趣学”的现状呢?作者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体会,从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目的。

关键字:VB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066-001

VB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公认的难点。老师抱怨程序设计课难教;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普遍反映程序设计语言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学不会。在初中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下面的现象。

现象一: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命令语句、分析解题思路、阐述程序流程,但学生却一脸茫然,甚至有的学生已经神游于课堂之外。

现象二:只要题目稍有变化,绝大部分学生便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老师总会无奈的形容学生只能“依葫芦画葫芦”,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就不会了。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入手,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实践学习。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正如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所说,其实课堂教学和创作一样,导课是第一个环节,同样至关重要。设计巧妙的导课,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起到自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作用。我在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尝试采取过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演示导入

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削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在程序设计的第一节课时,我展示了一些有趣的VB小程序,如“别碰我”、“涂鸦”、“调色板”等。力求通过趣味性强的实例演示,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并知道通过程序设计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目的。

2.游戏导入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我们不妨就利用游戏,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Int函数”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利用“幸运大抽奖”的游戏活动来导入新课。我一上课首先抽取幸运号码,并对照学号颁发奖品,课堂气氛立刻就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顺势告诉学生,老师就是运用“Int函数”设计了“幸运大抽奖”的程序时,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就被提升上来。

3.设疑导入

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潜伏转入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教师在课程导入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密码”程序是选择结构的经典案例,老师习惯于讲解分析程序,而我则反其道而行,将编写好的程序语言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学习完“选择结构”的相关内容后,自己梳理程序破译密码。学生带着好奇心,积极探究学习内容,对破译密码各个都跃跃欲试。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活力课堂

在程序设计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老师“一言堂”或“自问自答”的现象,加上程序设计语言本身具有枯燥性,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而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我们只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重新焕发课堂活力,才能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

1.以“具体”喻“抽象”

所谓以“具体”喻“抽象”,就是把课堂中需要学习的抽象概念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解释,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成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如讲解“选择结构”时,即以某生上学路途的选择为例,告诉学生该生上学的路途一条需要绕远,但路况好;而另一条路途较近,但下雨天道路泥泞,请问该如何选择上学的路呢?学生马上提出因以天气情况来选择。老师就可以此来总结“选择结构”中条件和程序段A、B的关系。

2.合作对比探究

同样一个任务在程序设计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命令语句、不同的程序设计思路来完成。像“画10个同心圆”的程序就可以采用不同的程序设计结构和语言,有多种实践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探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个小组讨论激烈,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擦出新的火花。甚至有的小组最终设计了几种方法,并自己分析总结,找出最优方案。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不仅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我们应该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者。

三、分层次的实践任务,贴近学生能力

学生程序设计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各不相同,在实践练习中,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学有余力的学生会无所事事,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编程的能力;如果任务过于繁难,学习困难的学生则会茫然失措,丧失信心。因此,设计练习任务时,需要仔细推敲每个环节,细化任务,做到统筹兼顾,贴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布置的实践任务一般都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演示的实例完全一致或稍加改进的任务;第二层次:任务需要采用和课堂实例相同的知识点,但需要结合原有的知识才能解决的实践任务。层次分明的任务实现了发展学生共性、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

四、激励式的任务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初中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因此,点评时不能仅仅以学生任务是否完成为标准,更应重视对学生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个方面。老师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为目的,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点评,表扬优点,同时提出存在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在知识学习和掌握中往往从兴趣出发。老师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才是解决初中程序设计教学问题的立足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