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后进生转化

作者: 夏永泉

摘 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通过学习和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代表着社会的要求,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之变量,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育; 后进生; 教师; 社会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068-001

一、创设成功机制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背景,特别是当今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对我们的学生负面影响极大,如生存环境、网络等,具体说来:首先是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不良的现象;其次,学生本身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外界条件影响;第三,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家长忽视或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或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而过早流入社会;第四,还有个别教师未能尽力挽救教育,有放任自流或冷嘲热讽的现象,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自暴自弃心理,最终导致了后进生的形成。这些因素并非不可消除,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可以把这些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首先是对这一部分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要创设氛围,让成功的喜悦燃起对求知欲和上进心的热情。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重视师生意见的交流和平等,如课堂提问应以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提问,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给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做练习时一旦有细小的进步就要鼓励和表扬,对于班集体让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帮助他们完善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团结、友爱合作的氛围,增强凝聚力,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他们的能力差,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弘扬,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注重培养兴趣,并注重给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帮扶结对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扬长避短,丢掉恶习,回归本质。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转化后进生工作尤其如此。对于他们的转化,我们首先要树立信心,因为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低人一等的。

我曾接触过一个初二男生,平时表现很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做作业,上课睡觉,并且与校外的一些社会青年人来往甚密。我的同仁们都认为这个学生已经无可救药不可挽回了,可是我没有放弃。我坚信,这个学生的本质并不坏,他一定能变好。

于是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通过家访,我对他的家庭以及他本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他的父母亲都在外地打工,缺少亲情沟通和交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拉近和他的距离,和他说些心里话,和他交朋友,帮助他消除顾虑,平时多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一段日子,这名学生真的变化不小,收到了预期转化的效果。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个体在单独活动的时候,缺乏与他人相互沟通的条件,便对个体起着消极作用。经过我耐心的帮扶,这位学生的舅舅也参与了对他的教育帮助。他经常主动和我联系,向我提供他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使我得以及时了解他的反复。即使在他又犯错之时,我也始终坚信他有变好的可能,对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以充分的肯定。他终于重新站起来了,顺利地考上了高一级学校。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他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起色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二、力求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期望

教师的期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期望符合一定的角色认知,也反映了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过低的期望往往会使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感觉不到老师对他的信任,要求太高,超出了实际接受性,即使努力也达不到,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会受到打击。教师可能与家长不一样,但具有家长的功能,教师的积极期望值能够使学生有所变化,甚至可能会影响一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调动潜在因素,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对他们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我们认为教师要以理解、包容和关爱去善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我班有一男生,由于是独生子,不服管教,玩心很重,经常进游戏室网吧,家长伤透了心,我就和他谈心,分析学生心理,掌握谈话的艺术,师生间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气氛,彼此间没有顾虑,更感觉不到思想有压力,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我就在课堂上常让他们动手操作,帮他树立自信。从讨厌学数学慢慢地变为喜欢,到后来中考也能考出124分的好成绩,其他各科的成绩也稳步上升,其实这些学生只要对症下药,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将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才能准确地观察学生,体验他们的情感,如果总以自我为中心,情感上就不能很好地沟通,就产生不了期望,这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

三、实施激励性目标评价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科学、公平、有序的目标评价,我们认为,每一个后进生首先要帮助他制定短期目标,然后再制定中期和远期目标,帮助他们逐步实施。当然实施是需要有过程的,有时不可能立竿见影,允许有反复,平时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跟踪,加强师生的合作与沟通,及时鼓励,目标过高可以进行微调,可设立如“进步奖”“提高奖”等等,可以以“喜报”的形式发放给家长,求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并保持经常老师家访和家长访校,事实说明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目标的达成度有一定的效果,班风正了,学风浓了,这样做往往使一个班级的整体水平有大幅的提高,同时对于优秀生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双赢”。

参考文献:

[1]马俊豪主编.班级管理学

[2]邵宗杰主编.教育学

[3]新版国家课程标准,20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