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作者: 云磊

摘 要:课堂中问题的提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创设适当的情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化学实验、问题讨论、化学史实、问题想象等角度提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从而加快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069-001

课堂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方式。在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如果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化学问题用于课堂提问,让学生在感受这些化学问题的同时逐渐培养起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有意义的化学问题,进而逐渐树立起问题意识,就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地思考。

一、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者边做边辨认”。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变化莫测的化学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利用这种良好的情境氛围,将需要讲解的知识点精心编制成一系列层次性很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在纷繁的化学现象中找到答案,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对装置的特点以及操作顺序上的注意点,教师可以在实验结束后通过直接讲解让学生记住,但这种做法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容易记住,甚至会发生混乱。但如果利用反应时试管壁出现铜镜这一实验现象,在实验前预设一系列问题,如可以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观察实验装置的特点,这套装置与哪套装置相似,它们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注意观察操作的先后顺序?并思考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能否改变?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带有目的性,并在观察时积极思考。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从而掌握这个实验的装置特点和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获取相应的知识。

二、通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可以使一个模糊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楚、明朗。学生只有在特定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讨论中,才能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来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层次递进的讨论问题情境,对提高课堂提问效果极其有意义。例如下面这个问题:

为了检验某工厂排出的废液是否含SO42,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吻合,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甲同学的方案:溶液→加氯化钡溶液→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乙同学的方案:溶液→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加氯化钡溶液→白色沉淀

试分别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必须先作出判断,然后再简要说明理由)。

此题需要通过小组的分析并对现有问题进行讨论,对SO42鉴定的条件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讨论,学生积极回顾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这样的课堂提问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能在教学过程中从多角度来培养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可以说是一个有效课堂,确保学生的学习高效进行。

三、通过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全过程的开始,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首先要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才能充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传说都会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情境中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引入二氧化碳一节时,就可以利用“死狗洞”这一史实的情境创设,并提出“为什么只有狗会死而人没有死?”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充分的“愤、悱”状态。如果能将科学家们发现事物的过程创设成情境,并将这些过程编制成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重复科学家的探索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下面这道题: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索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想法?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与全班同学分享并交流讨论。

这道题通过对化学史实这一情境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想象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条件,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要提醒学生注重打破定势,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热情不高,但通过精心地设计课堂问题情境,发现所教班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课堂效率较高,成绩良好,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也比其他班级的同学更好。总之,问题情境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是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一环。一方面可以令课堂教学趋于趣味性,令学生逐步喜欢上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实际上也是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感悟智慧,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