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潘道建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着重围绕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设想;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愉快教学激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83-001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和时代的重托。新一代接班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着力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要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用任何工具,怎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三、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柱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柱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柱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愉快教学激趣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首先,教师要做到平易近人,对学生关怀体贴,和蔼可亲。其次,对学生要多加鼓励,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再次就是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特别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切勿轻易批评或否定,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或安慰,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没有了负担,就会学得轻松,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加浓。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要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氛围;其次,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乐学因素和“内蕴”,采用幻灯等直观手段为教学“添趣”;第三,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反复锤炼,尽量采用精炼、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巧妙、新颖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旧中有新,新中有趣,以趣促学。”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