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探究,焕发课堂活力

作者: 张春芬

摘 要:有效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对于每一位科学教师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科学探究; 有效备课; 学生积极性; 新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85-001

一、直面科学探究低效性的问题

1.在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只是少数学生参与

在现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知识的差异、能力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等各种原因,在小组活动中,个别或少数学生承担起了探究活动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他学生都成了旁观者。

2.教师在指导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有轻过程重结论的现象

由于课堂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而有些探究活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比例,需要学生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探究目的,这样就出现了有些教师轻过程重结论的现象,也就产生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3.学校现有的实验室仪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现在的科学课仍只是一门副课,所以很多教师的课务安排也很特殊,基本都是以下午为主,而且都是连续两到三节的课务,这样,就导致很多教师尽可能少的组织学生去实验探究,所以,部分教师只安排演示实验,新课程要求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仍旧是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4.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场面热闹,学生多动手,少动脑

我们经常可以在课堂上看到,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科学实验探究,场面非常热闹,但是思维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

二、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前提——有效备课

1.1备课切忌“拿来主义”。备课作为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之一,不是对原教材的照搬照抄,也不是根据教参指定的思路完成教学过程,而是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上课内容制定的一个详细的教学思路过程。

1.2备课要注意单元性,树立全局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应该只看到这一节课本身的内容,而应该注意单元性,树立全局观,将这节课融入到整个单元中进行备课。

2.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学生积极性。

2.1发现问题——诱导学生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是激发求知欲望,引导积极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教师可以通过恰如其分的发问,演示实验的启示,思考素材的提供,合乎逻辑的推理,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2.2提出假设——引导学生形成科学问题。所谓假设,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小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促进探究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可以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让学生间接地获得收获。

2.3设计实验——凸显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设计实验或选择合适的实验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这在教学探究活动中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实验方法也可和书本上提供的相同,但如果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脑筋设计出不同于书上的实验方法,教师要进行鼓励,还可在班级内推广他的好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又能逐步训练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探究活动,他们对于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印象都会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提高。这样的探究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一个科学探究的锻炼。

2.4得出结论——表现学生的思维整理能力。如果说学生的实验设计、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动手环节,那么,实验后对于现象的思考和得出的结论就是学生的动脑过程。在教学中关注动手和动脑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想好再做”、“在做中思考”、“做完后反思”,让动脑的活动贯穿探究活动全过程,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有的推翻了先前的假设,有的论证了假设。当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如遇到学生实验失败,应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

3.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契机——激励性评价

皮亚杰曾经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斯洛也曾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是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只要教师适时地给点鼓动性的评语,就可以树立学生信心,帮助他们坚持科学探究的信念。机智地运筹,巧妙地应对,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促使评价成为学生探究科学的新动力,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总之,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各种策略去激励、组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课堂教学一切由教师“包办”的现象,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真正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2]杨宁赞.科学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3

[3]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