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课堂 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 卢晓娟

摘 要: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在思品教学中积极探索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整合“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推进新课程。

关键词:生态课堂; 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62-001

新一轮课改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即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这种变革和实现必然体现在高效生态的课堂中,体现在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那么,如何在思品课教学中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实现高质的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可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始终确立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根据政治学课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需要,必须优化教学设计,为有效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1.把握新课程标准

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理解好课程目标后,就要贯彻落实,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就要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要素。首先从“为什么教,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以“教什么,学什么”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次是“怎么教,怎么学”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总之,教学设计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实施人本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到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关注学生的分数到关注学生的生命样态等。体现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关注全体,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

3.实行教学流程的弹性设计

教学设计看似预设,但不能不考虑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因此,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这就要求预设的内容、空间、过程等必须具有有效性,体现灵活性,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知识构建的空间。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使“教学课堂为生成而为,教师为生成而教,学生为生成而学”,实现预设和生存的和谐共存。

4.注重教学内容和空间的开放设计

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它并非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要用开放的眼光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做到“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打通教材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生活等热点问题的联系。教师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类加工,然后集中讲解并带学生到社区参观、参加选举等实践活动,学生体验到来自教材外的知识,从而更好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二、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品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建立流畅的教学流程,实现情感的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与学的相互依赖、作用、渗透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情感交融过程。

一是体现师生互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师生互动。教师在“动”的过程中由管理者转向了指导者,一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创设师生互动的关键环节——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二要充分利用好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提问,教师创设充满生活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是体现生生互动。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所以采用生生互动最典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培养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思品教材的呈现方式及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诸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展示、识别、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立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出问题,积累经验;在讨论质疑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正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学生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从“厌学”转到“愿学”进而“乐学”。

当然,教学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教学流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包括教学环境的创立、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生成的处置等,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更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去奋斗,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快乐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