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教材,创造习作资源

作者: 刘娟

摘 要: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超越教材,创造习作资源,在阅读中积累,丰富写作语言,巧妙运用好句段,学习课文写法,仿着写,更可以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促其表达重视延伸,提供写作……这样,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由、乐意地进行表达,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 超越; 创造; 积累; 丰富; 模仿; 角色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15-001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终极目标。就如小孩子从爬到走这是必然的过程,爬和走是不会相互脱离的,学作文如此,作文教学亦然。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超越教材,创造习作资源,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由、乐意地进行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在阅读中积累,丰富写作语言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及,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北大荒的秋天》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北大荒秋天的动人景象,词汇丰富,语言华丽,那么,就可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这样的摘记与背诵的工作也可以引导学生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摘录本上收获满满,在实际写作时就不愁言之无物了。

二、好句段,巧运用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体味,并教会他们可以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比如,《放飞蜻蜓》一文中陶行知在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时候都是先介绍特点再讲作用,那么,在拓展环节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查到的有关蜻蜓的其他知识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陶行知讲的条理,然后启发学生模仿这种条理进行写作,从而做到言之有序。

再比如,《槐乡五月》中写槐香引来蜜蜂等小动物的几句话很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稍稍改变形式,就成为一首充满韵味的儿童诗。学生读来兴致盎然,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谁来,也来写上几句。这样,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就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他们俨然成了小诗人,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三、角色体验,感同身受,促表达

当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刻的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时,他们已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学生此刻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老师这时候顺水推舟,就提供或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假设自己就是文中的那个人,说他会说的话,做他会做的事,这样,学生写出的东西情真意切,水到渠成。达到阅读与写作双赢的目的。比如,《第八次》中布鲁斯王子受到蜘蛛八次结网的启发重新找回信心,决心再干第八次,他动员人民重新鼓起勇气再次战斗。老师就提问:“亲爱的王子,你的子民们连续失败,已经失去了信心,你怎样让他们重新拾回战斗的勇气与信心呢?你能把你的动员稿写给大家看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成了一个个王子,精心准备动员稿要鼓励人民再次反抗。一份份激动人心的动员稿完成了,这既是文章中心的深化又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写作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四、学写法,仿着写

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最直接的学法就是模仿,可以模仿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文章的结构,还可以模仿文章的详略,可以模仿说明事物的方法……比如《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原野时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写出原野的特点是热闹非凡,然后从大豆、高粱、榛树几个方面来具体写出这里的热闹。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总分结构写一段话,如:①今天真热啊!②课间十分钟真是热闹非凡。又如在学习《第八次》时,文中有段描写蜘蛛七次织网的话,前两次描写较为具体,后面几次用“就这样……一连……都”的好句式一笔带过,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如果要叙述相同内容时,可详细描写一到两次,其余可用这个句式概括介绍,然后让学生围绕“学骑车”等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进行仿写。

五、重视延伸,提供写作

有些课文往往只写到事物的有限知识,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有一种失落感,老师此时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文本,运用各种渠道收集其他方面的资料,以充实课堂,而这将资料进行整理以备交流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写作过程。比如,学了《水上飞机》可让学生查查写写其他新型科技产品。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一举三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习作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必须努力用超越教材的眼光,不断创造习作资源,才能促进学生大胆、自由的表达,创造出有真情实感的佳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