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技术发展综述
作者: 孙宇摘 要:回首百年蛙泳技术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蛙泳技术几经跌荡起伏才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而每一次大的技术转折、变化无疑都同竞技游泳规则的修改密不可分。
关键词:蛙泳技术;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73-001
蛙泳是古老的游泳项目之一,也是最早的游泳姿势之一。在我国,由于蛙泳的技术动作是人类模仿青蛙游泳动作而得来,所以中文中称其为——蛙泳。蛙泳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民间广为流传,通过现有的历史资料考证古罗马、中国和埃及等历史文明古国早在2000—4000年前就有类似蛙泳的游泳姿势存在。18世纪末,在欧洲军事学校中就已设有专门教授蛙泳的课程。
蛙泳成为正式的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后竞技蛙泳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发展过程,而每一次技术的发展变化都同竞赛规则的变更密不可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化、发展,最终使竞技蛙泳技术走向成熟、完善。
“青蛙泳”是指18世纪中期在欧洲被人们广泛采用的蛙泳技术。由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一时期还未得以恢复,所以这一阶段的蛙泳动作只是人们在进行娱乐和一般身体锻炼时所采用。
“跑马式”蛙泳在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倡议下,1889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奥运会在奥运会的故乡——希腊举行。游泳在本次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大会共设置了男子100米、500米和1200米自由泳三个比赛项目。由于这一时期的竞技游泳规则规定自由泳比赛中可以使用任何游泳姿势参赛,加之蛙泳的游进速度较慢和其他泳姿的出现(特别是1900年澳大利亚爬泳技术的出现后),所以进入20世纪后很少有运动员在比赛中选择采用蛙泳技术。至此,蛙泳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当尴尬的阶段:在竞技游泳比赛中受到排挤,甚至走到了被淘汰的边沿。
“古典式”蛙泳是现代蛙泳技术发展的基础,其动作与青蛙游泳的动作非常相似。古典式蛙泳的特点是:收腿时两腿屈髋、屈膝经体侧完成收腿动作;收腿结束由脚底对水向后外侧蹬出;蹬水直到双腿伸直再向内作双腿夹水动作。手臂直臂滑水,划水路线非常短,所以基本不产生推进力,只借助手臂动作产生的升力完成呼吸动作和维持身体的平衡。“半圆形蹬腿”蛙泳与“平航式”蛙泳德国人在1912年第5届奥运会的游泳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对“跑马式”蛙泳技术的改进德国运动员的蛙泳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最初,改进后的蛙泳技术只是缩短了原有的划水路线,从而使收手时间和前伸动作时间缩短;腿部动作依然同“古典式”蛙泳动作相似。这种技术改进了采用“跑马式”蛙泳游进时身体的起伏和手、腿配合不协调现象,使成绩得到了提高。后来,德国运动员西埃德又以改进后的蛙泳技术为基础,改进了腿部动作。人们根据它的腿部技术特点将其命名为——“半圆形蹬腿”蛙泳。续“半圆形蹬腿”蛙泳技术之后,蛙泳技术经过技术演变形成了后来的“平航式”蛙泳技术,蛙泳技术至此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游泳姿势。
“日本高航式”蛙泳1932年和1936年的第10、11届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运用此技术在蛙泳项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半圆形蹬腿”蛙泳技术形成后,日本运动员又对其技术进行了改进。他们在“半圆形蹬腿”蛙泳技术的基础上加长了手臂划水路线,使手臂划水至腰际间再收手前伸;同时采用屈臂和肘部较高的划水动作来代替原有直臂划水的手臂动作;双腿采用快速收、蹬、蹬后再夹的技术。由于在收手动作结束后才进行呼吸,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头和肩部的位置较高,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日本高航式”蛙泳技术。这种技术更加优化了手臂划水动作的动作效果,不仅手臂的下滑动作连接性有所增强,还提高了腿部动作的连贯节奏,使得游进速度提高。
“蝶式”蛙泳最早于1924年出现在菲律宾。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国际游泳联合会对当时的竞技游泳竞赛规则作了部分补充和修订,新的规则允许运动员在蛙泳比赛中采用双手由空中向前移臂的技术。这一规则的改变,大大刺激了“蝶式”蛙泳的发展。那一时期的运动员为了追求更快的游进速度都采用划水时双臂从体前同时向后划至大腿两侧的划水技术,这种划水技术使得划水路线加长,划水动作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由于划水动作结束后,双臂是由身体两侧从空中向前移臂入水的,所以减小了以往水中移臂带来的动作阻力,因而使游进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之后,国际游泳联合会对竞技游泳竞赛规则再一次做出了修改:将“蝶式”蛙泳作为单独的比赛项目进行竞赛,并命名其为——蝶泳。至此,蝶泳和蛙泳成为不同的两个项目,今天的四种竞技游泳姿势终于得以形成。
“潜水式”蛙泳1952年国际游泳联合会将“蝶式”蛙泳作为单独的比赛项目的同时还修改了部分蛙泳规则,新规则允许运动员在蛙泳比赛中在水下游进。于是,蛙泳技术出现了又一次新的变革——“潜水式”蛙泳技术。其实,早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的蛙泳比赛中就有日本运动员采用“潜水式”蛙泳技术(即身体潜入水中,作长臂划水和蹬腿)参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保证传统蛙泳技术得以真正的发展和提高,16届奥运会后,国际游泳联合会对竞技游泳竞赛规则又一次做出了修改,规则规定:在今后的蛙泳比赛中禁止使用“潜水式”蛙泳技术参赛。
回首百年蛙泳技术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蛙泳技术几经跌荡起伏才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而每一次大的技术转折、变化无疑都同竞技游泳规则的修改密不可分。
虽然,有人认为现有的竞技游泳水平已经接近人体极限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竞技规则的修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相信未来竞技蛙泳的水平一定会继续有所突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