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眼高手低”的原因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 陆小峰

摘要: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原因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学习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眼高手低;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06-002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决问题上来。然而,老师们常常发现学生“眼高手低”,这是目前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前年开始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探讨职业中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新思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理科组的数学小组对学生出现的“眼高手低”现状开始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去年6月中旬,对幼儿教育二年级五个班的90名学生(占整个年级的40%)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按要求答题率为100%,问卷的可信度较高。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

我们设计了20个问题,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或“×”,还有一个就是学生给老师的建议和期望,其内容涉及到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等几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初步了解到了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部分原因。

1.教师方面

调查的数据表明:学生“眼高手低”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的备、教、辅、改几个环节。

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教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是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三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

1.1备课不备学生,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原因,首先是在教师的备课上。调查显示,有的36%的同学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1.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有4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同学的问卷中反映:老师在上课和解题时讲得津津有味,一旦轮到自己动手就往往束手无策。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在“表演”、“唱独角戏”。老师只是按照已经成型的定势思维去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l.3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小,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95%的学生认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全靠学生个人自觉。否则教学任务就不能及时完成,学生学好数学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有42%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够严,不及时,这是老师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1.4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有38%的学生反映老师在课后辅导上做得不扎实,课后作业检查不仔细,有时课外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

1.5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管教不科学。60%的学生认为老师还应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书育人,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调查显示:28%的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课堂上缺乏教学艺术。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思。

2.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中。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具体表现为以下情况:

2.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有时不预习也能听瞳课,但预习后才能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上课时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战。调查表明:有58%的学生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甚至有14%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其直接结果是课堂上好像听得懂,就是不会做题目。

2.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积极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课堂和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没有做好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会逐步减弱解数学题的基础。甲学生说:“不知为什么,我上数学课精力不能集中,大脑一片空白。即使课堂再有趣,我也提不起精神来,只好靠课外书来打发时间。”28%的学生反映有这种现象,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

2.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学生乙说:“老师讲课学生只是表面接受,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课堂练习的时间又少,做作业时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于巩固新知的重要性。”学生在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正确答案,有时会忽略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洁性和合理性,对作业重视程度不够,把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这样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60%。这也是学生“眼高手低”的原因之一。

2.4课后不复习,几乎学过即忘。学生丙说:“有时,学过的知识三天后就忘记了,即使当时感觉学得还不错。”根据德国学者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知,在接触新知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该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就忘。以至于后来看到数学生产生畏惧感,对数学定理、公理熟练程度不够,成绩自然也就不会提高。这样的学生占到62%。

2.5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没有笔记,消极听课。调查表明:有44%的同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太依赖老师,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的讲解。学生原以为记住的方法,时间稍久就忘得一千二净。

一、对策与建议 为解决学生学数学“眼高手低”这一问题,我们与老师和学生进行座谈和交流后,建议采取以下的对策。

1.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1.1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中职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要从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第二、改变观念,耐心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逐步帮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更多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学好数学。第三、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

终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涵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怀体贴学生,与学生一道开拓前进。

1_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是需要指导的。尤其是数学,当学生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一道难题时,那种成就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把解题所用的方法和知识逐渐转变为自己的能力。

1.4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学习,要带领好学生正确去感悟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由“知”到“会”再到“悟”逐层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从“学法”上找出路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内因,是变化的依据。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难题,还得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

2.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从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抽出时间进行预习,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2做到谦虚好问,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学问,既要学还要问。学生应该克服自己怕问羞于开口的心理阴影,要经常提问。即使所问的题目有多简单。对于学生个人来讲,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会有一个收获,从而会有进步,进而有一个好心情,为学好数学埋下兴趣的“种子”。

2.3牢牢抓住听课环节,真正能够听懂课。上课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有了上课时的认真听讲和积极思考,才会记住课堂重点解题技巧和恰当方法。必要时还要记好笔记以备遗忘所需。课堂上把重点内容听明白想清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解题奠定扎实基础。

2.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解法和技巧,解一些相关类型的习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数学的学习主要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上课听懂只是学生认知的初级阶段,要使学生从学习的偶然阶段走向必然王国,又从必然王国走向更为自由的天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促学,以教导学,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使他们在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形成过硬的能力,真正做到“眼高手更高”。

参考文献:

[1]张维忠,王芳,论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

[2]数学教学大纲。

[3]中小学管理,1995年第6期。

[4]李道仁著.学会学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5]连文刚.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学教研,2004(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