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作者: 董志武

摘要:音乐教育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给予人的教益,就是寓于情感之中、趣味之中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本文阐述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38-00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主阵地。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因此,音乐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本人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教学中有度的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既不能把音乐看成纯知识与纯技术的东西来追求,也不能脱离音乐特质去进行思想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感染作用,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歌曲《黄河少年》的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去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社会意义等,离开音乐的说教是空洞的。因为音乐家在创作中总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思想感情、政治态度融进作品之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旋律、节奏……来塑造音乐形象。音乐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表演、欣赏等途径来实施的。又如,七年级上册二单元《龙的传人》中,可以通过学唱《我的中国心》《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等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的不同方式,对同学们进行政治教育;还有九年级的《中国进行曲》中,通过对表现“爱”为主题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友谊地久天长》,《妈妈的吻》等的学习,可对同学们进行团结同学、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可以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包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因此应通过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去理解歌词,感受跌宕起伏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结合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激起更多的情感投入,领悟到更多的精神力量。

二、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音乐欣赏课,可以改变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审美过程。可以世界名曲、中国名曲,中外著名作曲家为主线,以音乐教材的某一乐曲片段为切人点,以外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中国音乐史、舞蹈史、戏曲史,为音乐文化的大背景,并结合现代人的文化意识,组织欣赏教学。有着音乐文化的厚重铺垫,欣赏教学就可收获双重效应。一方面是把欣赏作为目的,学生通过作品欣赏,审美心理获得满足,培养了艺术兴趣爱好,使情操得以陶冶。另一方面把欣赏作为手段,通过音乐欣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这两方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交织在一起。

例如,初二年级开设的拓展型音乐——京剧综合课,教师安排一38一这节课从三个块面的教学活动人手,试图对基础型教学进行相对的拓展、探究,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作品艺术美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演唱活动,在初步了解传统戏曲、曲艺形式、特征这一层面上,去接触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艺术表现形式—戏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起,增强创新意识。

在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时候,我事先让同学们收集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及歌手,看谁收集的齐全又多,在上课前进行交流和探讨,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隋,那堂课上得非常活跃和成功。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两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中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暗的唯一光亮。”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欣赏音乐的悲剧美时,学生欣赏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体会我国人民通过团结斗争的精神夺回了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反省一下自身平时言行举止对集体的影响,通过这样学生明白了友爱团结的重要性,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渐渐地改善了各自的态度,对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团结的人际关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欣赏歌曲《母爱》的时候,通过学唱这首歌颂母爱的歌曲,适当地给学生提出:要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自己对父母有些合理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妨坦诚相告,这样可以加强情感交流,加深两代人的相互理解,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总之,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他们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