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 齐凤良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课改,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启发、诱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来作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情感;观察;实验;说;竞争;习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48-001

教学活动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协作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发展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感性认识及基础知识,通过启发、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新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获得对基本知识的领悟以此逐渐形成技能技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就是教师要把塑造主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标志。改“满堂灌”为“启发式”,变“注入式”为“探究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交流情感,激发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双向参与的过程,如果没有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生机。当我们把爱之情渗透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就会让它与学生在情感上形成纽带和桥梁,使学生感知、接受,并化作他们求知的欲望、动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挖掘出学生潜力,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求知的舞台上导演与演员共舞,让全体学生都感觉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二、导放结合,提供多方参与机会

1.指导观察,创设实验,提供参与机会

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和发展,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观察的指导。在实验前要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做好观察的心理准备,另外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正确选取观察的参照点,有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其次,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给学生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而是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或自制教具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如:学习大气压强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班上的两个“大力士”上来拉,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打开活塞,让空气进人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较小的女同学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在学习电路的三种状态,既“通路、断路、短路”时,如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演示这部分内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是不充分的。若是把学生分成组,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连接成简单的电路,然后从任意一处断开来理解断路;用导线短接到灯泡的两侧来观察理解短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活化了物理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培养“说”的训练,提供参与机会

语言的发展是思维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提供学生说的机会,不但让学生敢说,还要鼓励学生多说、会说,注重让学生说一说,可使学生积极自觉的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说,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惯性》时,要求学生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时,就要多创设情境,如“车辆在启动和刹车时,人为什么分别向后仰和向前倾,拍打衣服时尘土为什么会脱落等”,引导学生去说。这样就使学生学会了分析的方法,明确了思维的顺序。教学中我们只要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必然要注意听、认真想,这样就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的效率。

3.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参与意识

根据中学生的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强的特点,教师若能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不仅能提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能强化参与意识。如果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善于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如采用“比一比”、“夺红旗”、“智力测试”等,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做得好,哪组做得好。例如:习题课上同时来完成一组练习,先比一比哪组完成的正确率高,然后同组互相讨论讲解,最后老师出示共同存在的问题,各组抢答,看哪一组能讲解得更为透彻。这样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4.借助习题,拓宽思路,增强参与意识

教学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对于每一节课来说,练习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激发培养学生求异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维的习惯,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以此来增加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

4.1创设充满趣味的习题。如:在学完杠杆的基础知识后,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挂在墙壁上的石英钟,当电池耗尽时而停止走动时,秒针总是停在刻度盘上大致“9”的位置,为什么?

4.2创设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如:学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后,让学生思考“街上的路灯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家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小彩灯同串之间及不同的串之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3创设具有挑战性习题,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开阔思维空间。这样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大力提倡课改的今天,物理课堂改革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把优化课堂结构落到实处,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素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让多种感官活动,相与影响,相与促进,这是提高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