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实验能力构成加强实验素质培养
作者: 蔡红军摘要:化学教学理论界关于化学实验能力构成有几种主要观点:一是把化学实验能力狭义地理解和定位为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二是把实验看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力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三是把实验能力看作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由包括确定实验课题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与记录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多种成分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化学实验能力的构成。
关键词:实验;能力构成;素质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50-001
一、实验能力的构成
化学教学理论界关于化学实验能力构成的几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把化学实验能力狭义地理解和定位为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第二种观点,把实验看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力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第三种观点,把实验能力看作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化学实验能力在化学实践中的体现:
1.教学大纲对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学习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2、中学化学教材对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目标的体现
化学实验能力的成分及其培养目标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共设置演示实验95个,家庭小实验8个,实验基本操作8项,学生实验10个,选做实验12个,鉴别与除杂题8道,操作与装置辨析题11道,由实验及其现象推断物质与定量实验题10道。
3.中(高)考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
加大对实验及其能力的考查是近年中(高)考的一个主要特点和趋势。考查内容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与药品选用、原因分析、物质的鉴别和分离提纯、实验方案设计、定量实验分析与计算、由现象推断物质等,考查了方案设计、仪器装置使用、基本操作、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等多种技能或能力。
二、加强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措施
1.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实验能力的构成及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主线
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化学实验能力及其构成成分,规定各成分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有利于教学中加强对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指导性,切实加强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指导性,切实加强化学实验能力的整体培养和发展。
2.教材中具体体现实验能力的成分及培养目标是根本
化学教材应体现实验能力的各成分及培养目标,才能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实验能力落到实处。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插入实验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实验问题的能力;编人实验观察与思维方法等方法指导性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改变现有教材中关于课堂实验的编排方式,按照实验内容、实验观察、实验分析与结论编排,且实验现象与结论留给学生填写,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和记录能力,避免教师课堂实验走过场、学生观察和思考不认真的情况发生等。
3.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前提
化学实验能力,特别是操作和观察能力,必须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试剂,开放实验室,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必要条件。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和素质是基础;注意指导,强化练习是关键。
化学实验问题有问题疑项、指向项和应答项三个要素构成。化学实验问题主要有三类:探究性化学实验问题;验证性化学实验问题;应用性化学实验问题。
确定中学化学实验问题要遵循下列基本要求:要有现实可能性;要切合化学教学目标;问题的对象和应答项要明确、具体;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层次关系。
确定化学实验问题途径有: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如看到铁锅、铁钉生锈,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从生产实践中提出问题,如测定土壤、水质的酸碱性,以确定当地应种植的作物;从教学中提出问题,如验证某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
实验观察的程序、内容和方法:观察实验一般按照变化前一变化中一变化后的顺序进行。变化前观察反应物的种类及其颜色、状态、光泽与气味等;变化中观察发生变化的条件,变化时物质颜色、状态、气味是否改变,有无发光防热和气体、沉淀等产生;变化后观察有无新物质生成,有几种新物质生成以及新物质的颜色、状态、光泽与气味等。观察时要求学生做到观察目的明确、观察计划周密、观察过程系统、观察内容全面、观察现象细致专心以及观察和思考结合,这样才能获得对实验现象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实验思考的内容和方法: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能力的核心,培养实验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一般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含仪器、药品和材料)实验内容(含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现象解释与结论等)格式书写,并采取由填空式、填表式独立书写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实验报告书写能力。
加强督促检查、考核评价是保证。实验前,注意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或实验方案设计情况;学生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巡视,提示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或记录的方法和注意点;实验后,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既可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预习、操作、观察、记录和报告书写,又可及时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之处,为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在各类考试中,加大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尤其是实验能力各方面的考查,也将对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是补充。化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化,如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晚会、化学小论文写作等,这些活动,有的涉及实验操作和观察,有的涉及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与观察甚至报告的书写等。可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