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阅读新理念

作者: 丁继磊

x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构建现代阅读新理念。拓展语文课堂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新理念;大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7-001

一、确立现代阅读理念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现代对话理论已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在设定阅读课程目标时,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和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文本(f乍者1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

2.重要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以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能力、阅读情感、价值观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西方有句俗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间,他的思维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阅读目标方面,我们第一关注的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得到综合的体观。

首先强调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在注重阅读内容选择的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到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到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另外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到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

其次还要重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阅读,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再次,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

三、构建大语文阅读课堂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拓展语文课堂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扩大阅读场所;任凭自由阅读

迫于应试升学的压力,在第三学段普通存在的课时紧、考练多,没有时间阅读等情况,造成学生抱怨语文课没味道、语文成绩不好的现象,同时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中考在试卷结构、命题形式、命题质量和阅卷的可操作性方面向前迈进一大步。阅读材料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语感,试题设计愈来愈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一味以书本为本,以课内为主已远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构建大语文阅读课堂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2.指导正确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含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

2.1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读书关键在于“读”要用心去读、去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是不行的。

2.2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的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读好文章前的提示和前言,利用文章下的注释、后记或总结,整体把握文卓的思路结构、艺术手法、社会价值;另外要善于透过文字,领会作者的弦外音、言外意。

2.3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高层次阅读境界,要求阅读者将思维的触觉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去,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全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你定会顿觉热血沸腾、思维飘逸,你会有所感情或深思。

2.4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较为深入的带有创造性的阅读。使学生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走出阅读教学改革的误区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把我们带进了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如何真正实现教师角度的转变,如何凸现阅读教学的个性美,如何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维度,如何处理好传统与改革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去探讨。同时“课改”中,我们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误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3.以“拓展”、“迁移”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

4.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

5.文言文教学重“文”而轻“言”,重“析”而轻“读”

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春意盎然,在这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中,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准确把握新课标、新理念的“度”,使教学改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