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 朱美云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品德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21-001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德育:

一、认识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挑选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但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同时洗涤着学生的思想。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把它们当成是一篇文章,而是要把它们当成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利用文章里的故事,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接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德育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如果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的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接触的生活范围很大。因此,课堂之外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针对学生当时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以及存在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来布置,这样才能很好地与课堂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让学生得到更深的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语文教学设计体现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我们要利用人性化的特点去设计我们的教学,下面我就以语文教学设计中几个环节来分析: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确定品德教育目标

语文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并把它定为教学目标之一。例如:《鸟的天堂》一课可抓住“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这个问题,并把它转化为心理教育内容:为什么有些人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再如:在《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语言能力的训练,教育学生学习小阮恒舍己为人的精神之外,还要确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学习小阮恒坚强的意志品质等等。

2.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中关注德育

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它能描绘的情景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把内心的体会说出来,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心理教育。3.作业设计中考虑德育

以单纯的语言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作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也往往因为作业的枯燥无味而不做作业。所以在作业设计中结合心理教育因素来给学生练习,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讲完《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几种新型玻璃,在讲评作业时,则以“产品设计推荐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想。这样即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构建绿色语文课堂,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

众所周知,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但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没有轻松和谐课堂氛围,这节课很难取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在构建和谐课堂中老师要调控好以下几种关系: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其中,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老师既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对学生专横跋扈,而要采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多创造合作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达到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友好合作的生生关系

这要以合作为原则。课堂上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创造机会让生生多向交往,达成合作共识,注意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评议,共同完成练习或表演。以培养他们友好、合作的人格,这样,课堂才能更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浓,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好。

3.创新的学生与学习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以创新的原则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例如:在教学《峨眉道上》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一名学生提出了异议:“铺路人没必要自己背石板,他可以想其他方法把石板搬上去。”于是,老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帮铺路人想想办法,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总之,一节轻松和谐的语文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有了各种不同滋味的“享受”。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得以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