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见奇事贵真
作者: 赵国华摘要:记事作文,就是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出来。通过事情的记叙,或说明一个问题,或表达一种观点,使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关键词:记事作文;真实;平中见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22-001
记叙事情时,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项内容真实地介绍清楚,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准确的印象。所谓真实,包括描写的真实、事例的真实、感想的真实等。
记事作文要想吸引人,要想写得曲折有致,平中见奇,就应力避简单草率、平直呆板、疏松散乱。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一、选材新颖文贵异
选材,首先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事例来写,其次要选择那些自己了如指掌的事情来写。只有对这件事了解得清清楚楚,才会有切身感受,用感受深的事做材料,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切、生动,使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第三,要选择那些别人没写过或很少写的角度去选材。这样的材料新颖,让人读来有新鲜感。
如《成长记事》这个题目,首先明确所选事件要满足“成长”的要求,也就是说自己从事件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有所领悟。我们来比较这两个例子:一、看到一个小同学因为撒谎被老师惩罚;二、是自己撒谎,结果被妈妈发现了……显然后者更有启发意义,因为它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更能给自己以教训,所以这一事件是中心事件。选好了这个核心事例,不妨再安排一个次要的事件与它形成对比,比如说自己后来遇到是否撒谎的考验,但想起这件事,便做出了诚实的抉择。这样,两件事情有主有次,在对比中更能体现“成长”的主题。
人们常说“文贵于异”,就是说写文章不可落入俗套,要慧眼选材,要敢于标新立异,要从不同凡响处人手,才能平中见奇。
二、设置悬念显波折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写作时,一般先发生的要先写,后发生的要后写,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或按照事情进行当中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这样写来条理清楚。
写事情还可以用倒叙,就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达到突出结果的目的,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去介绍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我们可以巧妙地将结果提前,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就避免了一开头就让人猜到下面要说什么情况,而是吊足了读者胃口,使文章一开头就能吸引读者。接下来的叙述便如同剥笋,每深一层,都让人惊喜。这样会调动读者情绪,于平中见奇,在缓中见急。
写事情也可以用用插叙,就是为了帮助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作品的内容,而在叙述主要情节时,插入另一件事件或内容。生活中各种误会,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中的巧合,是我们在叙事中插入内容,从而写出“波折”的理想材料,这些材料本身有巧合或误会,起伏反差大,写时只要作客观描述,这些波折就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读者就会感到兴趣盎然,就会进入境界,调动感情,领会思想。我们所写的小事情、小细节、小片段就能平中见奇,从而收到“投入小石子,激起大波澜”的效果。
写事情再可以用用补叙,就是在叙述主要情节之后,补充叙述与主要情节有关系的情节。我们学会并运用这几种叙述顺序,在作文中就可以更有效地突出中心,在结构安排上更具新意。
三、刻画片段出亮点
“言之有物”是评判作文优劣的—项重要内容,要做到言之有物,就必须把事隋的经过写具体。我们首先要把表达文章中心的细节写具体。其次对推动事件发展的人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也要写具涔。第三要对事件发生的环境进行恰如其分的描写,以烘托气氛,衬托主要人物。
以“记一次爬山活动”为例,全文的重点应当是爬山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候,即筋疲力尽的时候,自己是怎样坚持不懈地攀登,终于登上了顶峰,因为这一过程直接表现了“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这一中心。确立了作文的重点部分,再主要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觉——腿如何?脸如何?怎样说服自己?是否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是否引用伟人的语言为自己加油?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写“腿像绑上了两个磨盘”,“汗如雨下”,“几次都想放弃,但远远地,能看见山顶了,我就连声为自己喊着‘加油’,“坚持就等于胜利”。文章中有一两处精彩片段的刻画,无疑会让读者眼前一亮。其余的,如什么时候,和谁一起,怎么开始爬山,一路上风景如何,到达山顶的喜悦心情,这些都可以略写。
精彩片段不仅可以用来反映文章主旨,而且可以成为文章的亮点。要想写好某个片段,前提是要会观察,会发现。这种观察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一般地看看,而是要细致深刻。
峰回路转的景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游兴;抑扬婉转的乐曲,能够拨动听众的心弦;盐折多变的文章,能够把读者一步一步地引入我们所营造的氛围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