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职工积极性的激励

作者: 唐惠林

摘要:教职工的积极性是指教职工在教学教育活动中的主动的自觉的进取的心理状态(或称工作态度),本文对如何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认识;情感;目标;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54-002

积极性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心理学术语。它指的是人在活动时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教职工的积极性是指教职工在教学教育活动中的主动的自觉的进取的心理状态(或称工作态度)。教职工工作态度大致可分以下三种: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被动,你动我也动;厌烦,冷漠敷衍。积极性要靠激励,激活了的积极性不仅能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而且能使能力超水平地发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外部和内部条件刺激下,使机体始终维持在一个适宜的兴奋状态。学校管理者应学习激励理论,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发挥最大的潜能,达到预期的办学目标。

激励的办法很多,根据本人多年来管理学校的实践经验,略陈四点。

一、认识激励

认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行动的原动力。不管什么人,对自已所做的事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那么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高。教职工的积极性,来源于对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教育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党和政府历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家徐特立是忠诚教育的典范,徐老活了92岁,把人生70多年的光阴和精力,忠诚不渝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一个教师如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遇到风浪险阻,也会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痴心从教。教师是天底下无上光荣的职业,不知多少平凡的教师为此奉献了一切。全国优秀教师周火生,他在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辅导区长泾完小校工作40多年,办学条件差,生活不方便,但他把人民的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陶怀,苦心钻研,反复实践,在复式教学研究上成绩卓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受到家长的欢迎,社会的称赞。他撰写了多篇复式教学论文,在《江苏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还出了书,影响广泛。周火生老师已退休,但仍耕耘在教育园地里,为了革命老区贫困孩子能上学读书,骑一辆三轮车,整天乐陶陶奔波在城乡卖书,赚的钱全捐助给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认识正确了就会献身教育,遇到再大的困难,受到再大的挫折也决不会退缩,而能顽强勇敢地面对,不懈追求,奋勇前进,夺取更大胜利!

二、情感激励

情感是与人交往需要联系的一种体验,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成分。知识分子的情感更为细腻、复杂,就更需要从隋人手,以情感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立和谐、友好、柔热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形成和谐融洽、和衷共济的心理环境。当领导的要以公心和诚心交换人心,以高尚人格臣服人心,以人文关怀温暖人心,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做教师的勤务员。对教师要宽大为怀,正如古人云: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只有建立民主和谐、心理相容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教师才会乐意坦露自己的观点与要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掏心窝真心实意地相信你,拥护你,支持你。领导要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多办实事,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中青年教师更需营造乐业从教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从而最有效地满足教师深层次的需要,即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情感激励的本质就是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只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才会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责任感。学校重大的决策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如在评价绩效、选优、评先、晋升等教职工关注的敏感问题上都应事先制定标准,来几个反复,经群众同意有关部门批准后付诸实施。要为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广开渠道,领导要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要设立建议箱(或意见箱),使教师的想法能及时反映上来。这样教师对学校有感情,思想稳定,大胆地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上好一门课,管好一个班。

三、目标激励

心理学认为,目标是积极性中最自觉的因素,它是个体对行为的预期结果的期望或超前反映。一所学校若没有明确合理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教职工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要做什么,做了有什么价值。实践表明,人在活动中目标越明确,积极陛越高,工作效果就越显著。所以在学校管理中,通过设置目标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校长如何制定办学目标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办学目标的价值

办学目标既要有社会意义,又要有学校和教职工的实际意义。校长在确立办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党的教育方针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文件精神,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客观情况和教职工的实际需要。兼顾两头的办学目标,易被社会认可,教师接受,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价值就大。校长应实行民主管理,在作出重大决策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征询班子成员、教职工和专家组、社区领导小组的意见,使之办学目标更适合学校实际。若凭空臆造,华而不实,社会不支持,教师也不理解,就会引起价值“冲突”,出现“力”的抵消,办学目标也就没有价值。

2.要制定“有盼头”的办学目标

所谓“有盼头”是指办学目标的可行性,对领导、教职工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接受性,大家为之奋斗可以达成。这种办学目标能最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目标的激励下,人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大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不断追求,知苦不叫苦,一步一个脚印,到达理想的彼岸。

笔者认为,有两种办学目标不可取,一是过于理想化,二是安于现状。前者不顾主客观条件,标准定得太高,大家感到高不可攀,失去信心;后者不思进取,没有追求,不花力气就能达到,这种目标对大家没有一点压力。没有信心不行,没有压力也不行。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若没有了信心,没有了追求,这个单位是搞不好的,要误人子弟。

3.办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层次性就是从总的办学目标到分解目标,一环扣一环,相互呼应配套,都应明确合理。本人认为,在总目标下应分别制订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教科兴校、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分解目标,如我校就有公民道德建设、课程改革实验、教师专业培训、特色英语、学生评价及校舍设施等方面的五年规划目标。并在多项目标中选择并确定主目标与次目标,排列出目标的先后顺序。学校是一所新办的学校,为了赢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当前的主要目标。学校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如发挥学校专家组的指导作用和名师的示范作用;积极营造“以进修为快乐,以研究为志趣、以合作为美德、以创新为价值”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研究氛围;公开招聘新师资,严把质量关;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和必要的培训费;走科研成才之路。通过10年多的努力,学校培养了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能手及教坛新秀。课程改革结硕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学校办学规范扩大,充满生机活力。

四、竞赛激励

竞赛是进步的动力,是激发斗志,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的重要手段。竞争鼓舞人渴望与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暂时的失利,增强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提高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其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面对挑战,迎难而上。通过竞争,激励上进心,唤起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出奇迹。

校内竞争激励人、培养人,校外竞争更能锻炼人、造就人。江泽民同志说得好:“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校内竞争中出线,参加片市的教学实践比赛,这既代表了自己,也代表了学校,他展示的教学风格也是学校的教改研究成果,是学校团队合作努力的结果。只有这样,大家都会支持,参赛选手也才会充满信心,不辜负众望,使出浑身解数,赛出好心情、好水平。学校教导处要为选手提供更多的磨课机会,并组成后援团,献计献策,鼓舞斗志。一个敢于争先的教改选手,只有通过大范围的教学评教,接受各方专家深层次的指点,才能进一步反思、总结、提高。实践告诉我们,参赛选手有了忧患意识,就能认真对待,珍惜难得的机遇,勇于进取,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无论是电教媒体的应用上,还是课堂设计、主动探究、合作互动等一些细节问题上,都能反复推敲,力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更优化、完善。作为基层学校的领导要大力创造竞争与合作的机制,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号召教师积极参与大范围的教学评比活动,通过竞争的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