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谈话艺术
作者: 刘怀彤摘要:谈话其实就是一种语言交流,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手段。班主任谈话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效果。目前,部分班主任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存在认识误区。要真正在谈话中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班主任必须做到:平等尊重、以理服人、精炼高效、讽而不刺。
关键词:班主任;谈话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56-001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和老师闹矛盾的情景:师生之间,不顾身份,吵得脸红脖子粗。问一问究竟,学生固然会有许多不对之处,但教师也往往有许多话说得过于苛刻了。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几率也自然要比一般老师高。如果处理不当,既影响到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班主任工作中的谈话艺术做深入的研究。
谈话其实就是一种语言交流,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手段。话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效果。会说话的班主任,学生对他言听计从,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不会说话的老师,学生对他万分敌视,往往破罐子破摔,明里暗里找老师的麻烦,拆老师的台。笔者就见过这样的学生和老师,一堂课上这位学生表现不好,下课以后老师找他谈话,一开口就说这个学生是他教过的最差的学生,学生本来有心承认错误,但听了这句话之后,闭口不言。从此以后,每逢这位老师的课,他总要惹出点事情来,成了这位老师真正的“眼中钉”。可见,与学生如何进行谈话,还是很有讲究的。
分析许多班主任在与学生在谈话中矛盾激化的案例,我们会发现不少班主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其一,老师永远正确。许多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立场总是十分明确,永远都是:老师对,学生错。这时候的班主任就像是一个独裁的审判者,高高在上,不给学生任何申诉的机会,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判决。这样,固然在某些时候能迅速地解决问题。但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产生这个老师不讲理的恶劣印象。对于这样的班主任,学生往往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法律尚且讲人人平等,死刑犯还有上诉的权利,何况是学生呢?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他误解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错误的认为教师是学生的上级,而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其二,无原则交流。有些班主任平时和学生亲密无间,元话不谈,几乎就要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在他的眼中,学生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都是可以信赖的,出了问题时他会相信学生的每一种解释,他认为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的确,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热爱,对学生和蔼可亲。可是我们在承认师生平等的同时,还应关注作为教育者应该坚守的原则。班主任不应只满足成为学生的朋友,更要成为他们的诤友,要时刻审视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既要让学生健康的生活,也要时时帮助他们改正身上的缺点,培养健全的人格。事实也证明,那些与学生进行无原则的交流,永远赞同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虽然付出许多,结果却并不成功。
其三,冷嘲热讽,上纲上线,疲劳轰炸,一棍子打死。个别老师在与学生谈话尤其是批评学生时,往往并不直言,而是话里有话,夹枪带棒,还有些时候常常使用一些带“最”的字眼,仿佛在他的眼中,这个学生已经可恶到了极点,无可救药。而批评的理由却常常不过是上课讲话、传小纸条一类不值一提的小事。而且常常一批评就是一堂课,中间连水也不喝上一日,讲起话来,真可以说是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结果却常常是老师口沫横飞,学生昏昏欲睡。其实,这样的方法是最引起学生的反感的,也是最为低效的。学生都是青年人,也都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是非观,更有超过成年人的逆反心理。他们能够判断对错,但行为却更多地受逆反心理的驱使,如果在言语之中,刺伤了他们的自尊,他们往往会破罐子破摔,宁愿犯错,绝不低头。这必然会违背教育的根本目的。
那么在班主任对学生的谈话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
一、平等尊重永远是谈话的基础
在交谈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到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不要自以为自己高学生一等,以一种真正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谈,使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你对他的诚心和责任心,他就不会把你拒于千里之外。再与他谈道理也山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因为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谈话永远比高高在上的指示更容易让人接受。
二、以理服人是谈话不变的原则
班主任只是一个身份,它并不决定是非和对错。任何学生对你的服从永远都应该是建立在对正确道理的服从基础上。因为,我们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道理、讲道理。如果你是正确的,你没有必要以势压人。如果你是错误的,你首先应该服从真理。否则就会为学生树立一个坏的榜样。这也就违背了教育的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真的有了错误,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摆出一副永远正确、高高在上的架势做掩饰,直截了当地承认更会赢得学生的谅解和尊重。
三、讽而不刺是谈话的高级技巧
幽默的谈吐、风趣的言语的确是展现教师风采,增加学生对你的印象分的有力手段。但如果把他做为攻击学生的利器,那么学生就会很受伤。所以,在使用这一技巧时千万要注意用善意的态度、和蔼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言语是照顾他的自尊,暗暗地提醒他注意。而不是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伤害他的尊严,从而刺激他的逆反心理。也就是说讽要适度,切不可以伤害为目的。
四、精炼高效是谈话的最佳效果
谈话的目的在于教育,如果学生能在第九句话明白道理,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说第十句。夸夸其谈,疲劳轰炸,这既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冲抵原本可以得到的教育效果,事半而功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追求以最少的时间和言语最大程度地打动学生。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班主任如果能够真正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做到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始终坚持以理服人,谈吐幽默,讽而不刺,精炼高效,就一定能够发挥语言的真正魅力,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