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

作者: 赵风利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可是在当前形势下,教师只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是能够用新的观念和方式牵引出孩子内在潜质的教师。

关键词:教学质量;科学素养;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64-001

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难有高的教学质量。

当前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一线教师是肩负培养学生重任的主要角色,好比茫茫大海上的舵手,直接掌握着学生发展的进程。可以说,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丰腴他们想象的翅膀,并为之铺设好起飞的跑道。下面就具体谈一谈近几年我们走过的路程:

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使我们位于一线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结合领导的要求和自己的认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了驾驭教材的能力

包括驾驭国家实行的教材和地方性教育资源的能力。我们分批参加了新教材培训,体会到了新旧教材在立意上的差异。然后,在学校里,分科目、分年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列出了具体提升的方案。

二、提升了驾驭学生认识的能力

随着现代化电子产业的大力发展,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书生”有很大区别。针对这一点,我们在暑假接受培训,从各方面体会与学生认识的差距,并找出措施,灵活驾驭学生认识上的幼稚偏激,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教学内容具有目的性、启迪性和时代性

教学内容要充实,富于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既要有思想教育的因素,又要有知识传授的内容;既要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受到熏陶。又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环境中得到教益。

例如,针对大多数学生生活环境优越,而学习不甚努力,对家长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实际情况,举行了一次以“感恩母爱”为题的主题研讨会,让学生们与母亲相邻而坐,主持人朗诵台词,再在“烛光里的妈妈”歌声中展开情境,由家长代表发表母亲感言。再由学生谈感想,提议学生每天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事。接下来,为了调节气氛,做了一个“母子默契小考验”的互动节目,测验一下母与子的了解程度。接着放了一段录像,失语的小女孩等待妈妈,而她的妈妈已去世。以这一故事为主线,增加学生对母爱的理解,然后真情告白,歌咏母爱,最后全体学生赠送礼物和康乃馨给自己的母亲……这样的活动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学生参与程度高,现场高潮迭起、动人心弦,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方法创新,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层次性

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应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有变化,应该有新意,有独到之处。既可以利用教育过程中某一件具有突出教育意义的事情来教育学生,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层次、多侧面,形式上又是相互联系的讨论会。

例如“经济腾飞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的讨论会中,我们的几位教师结合学校校车组织学生去河北大学参观,从校史展厅、图书楼、大礼堂、学生公寓到现代化的体育场等,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心向往之。

五、提升了教育创新能力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时刻变化的人,因此不能沿用一种死板不变的教学模式,要使自己有独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那些死板、机械、枯燥的教学方式,势必使孩子们的天性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出现退化、萎缩。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充实丰满自己,使自己桶中的水长流常新。近几年,学校经常组织我们一线教师进行各种创新培训,并走出去,参观先进学校的授课模式,领会创新内涵。

六、提升了教学调控能力

教学调控能力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我们调整了心态,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控,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提高。

七、能够科学的评价学生

这里所说的评价不同于以前通过试卷进行的卷面评价,而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进步情况,思想意识偏差、情感、价值观的评价。随时随地地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这对激发学生上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意义。

我们现在的教育活动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体现了古今中外对乐学思想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出发点。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知识的殿堂,不但可以优化学习过程,而且可以冲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苦。

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指出,对于学生来说,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他的头脑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知识应该是常用常新的,精神应该是积极上进的,态度应该是热情友善的,水平应该是不断提高的。即在用一颗爱心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随时能够提供给学生长流不息的“矿泉水”。

参考文献:

[1]蒋宗尧,中小学教师教学实用基本功[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