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健康教育与图书馆卫生管理
作者: 韩笑菊摘要:一本书经过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之手传来传去,最后回到图书馆书库,每本书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大量的细茵。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易产生的病毒、细菌、霉菌等有害物质的介绍,提醒读者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健康素质教育,学会预防疾病。
关键词:图书馆;健康;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74-001
图书馆以其优雅、安静、清洁的环境吸引众多的读者。当人们看到一排排林立在书架上的图书,想到的是书刊文献的价值,却忽略了图书馆是公共场所。由于书刊交叉使用的密集程度,疾病传播往往是人们忽视的一个问题。
1.图书馆易产生的有害物质的介绍
1.1细菌:人与外界接触的最多的是手,所以人手上沾有大量的细菌,指甲垢处细菌更多。研究表明,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美国科研人员对51名大学生的双手进行了详细检测,一共发现4742种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种细菌,其中有许多是致病细菌。毫无疑问,经过许多双手翻阅的书籍必然会沾染上形形色色、数量惊人的细菌。人感染细菌后,会引起相关的疾病,如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尿毒症等。
1.2霉菌:书库中图书排列密集,由于图书馆室内空气潮湿恒定,温度常年适中,所以成排的图书就成为霉菌大量繁殖的“温床”,同时蝇、昆虫和鼠是书库里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它们或停落在书刊上或啃咬、舐吸书刊,或遗留呕吐和排便物在书刊上,最终使书刊受污染。霉菌的危害很大,它不但让图书生霉变腐,损害图书,而且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癣菌感染人体皮肤和指甲,会引发癣病,曲霉菌促发慢性支气管哮喘和湿疹性皮肤病;黄曲霉菌则更具危害,其产生的毒素能引起肝病变,严重的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1.3病毒:图书馆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场所,这是病毒聚集的客观原因,加之病毒本身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较强的耐力,一旦受到病毒的侵入,就很难清除这些病毒。这些原因决定了图书馆是一个病毒高密度存在的场所,一则统计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剔除家庭和社会因素,长期在图书馆、银行、商业部门工作的人员,其患有较大比例的人员患乙型肝炎的几率和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病毒的危害是很大的,它既能引起一般性疾病,也能产生非常严重的疾病,前者如流行感冒、水痘,后者则包括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艾滋病、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甚至癌症。
1.4寄生虫:书库的客观环境适宜各类寄生虫的生长、繁衍,有些书存放过久,虫蛀、鼠咬,这又为寄生虫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寄生虫“寄生”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途径是他们与书刊接触。一旦患上寄生虫,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消化道病变(伤寒、痢疾),肠道寄生虫病(阿米巴痢疾、肠道蛔虫)、眼病(沙眼、结膜炎),又如,人体寄生螨虫,就会引起尘螨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湿疹。
1.5铅:据测定,报刊中的铅含量为30mg/kg书籍彩色封面的铅含量超标13.6倍。不良的阅读习惯,造成了铅传输到人体,例如有些读者在阅读时蘸唾液翻阅书页。血液中铅过量,就产生铅中毒,造成人体中枢系统的紊乱,如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2.有害物质的危害途径
2.1读者的读书陋习。一些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喜欢一边阅读,一边吃零食,更有甚者,在翻阅书页时,习惯手蘸唾液翻阅,不知不觉中,书刊的有害物质已经传播到口中。在公共阅览场所,不讲究卫生,吸烟,嗑瓜子,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无形中污染读书环境和阅读的书刊。有些读者缺少社会公共意识,自己换上传染病,在阅读时不采取特殊措施,仍然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平常行为使然,使得书刊遭受流行病毒、病菌的侵蚀,成为侵蚀他人的污染源。
2.2I作人员安全意识的缺失。部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少良好的工作习惯,收集、整理和办理借阅图书前后,不及时洗手,不仅可能造成自己被沾附在书刊上的病毒、菌感染,而且也会给书刊带来新污染。
3.预防的对策及措施
3.1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图书馆中病毒、病菌的滋生,与读者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提醒、帮助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图书馆的显著位置,粘贴宣传标语,营造卫生、文明的阅读环境。印发文明阅读书籍的宣传材料,定期举行读者座谈会或沙龙,向读者大力宣讲卫生文明阅读书籍的方法,教育读者养成图书还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形成在患传染性疾病期间借阅了图书馆图书,归还时应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的基本素质。同时使读者做到:感冒或患呼吸道疾病时,不到人员聚集的地方阅读书籍,在阅览室阅读书籍,不吸烟,不吐痰,不丢垃圾,自觉维护阅读区域的卫生和整洁;阅读书籍时不嗑瓜子,不用手指蘸唾液翻书页。图书馆在借出书籍的同时,也应该输出一种文明素养。
3.2建立管理的好制度。建立读者信息卡,掌握读者借阅书籍的基本条件。对于患病的,尤其是患传染病的读者,要进行登记,归还的图书要及时消毒。建立书库、阅览室和外借处定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书库中采取定期红外线消毒,及时杀灭滋生的细菌和病毒。定期检查落实情况。杜绝图书传播病菌首要的是保持书库内温度和湿度的适中,落实专人检查书库内的避光情况,检测书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打扫卫生时,杜绝用用湿抹布擦拭书上的灰尘,以免人为地给霉菌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定期举办图书管理人员防虫防病学习班,组织有关部门互相检查评比。安装纱窗、纱门,下水道口安装铁丝网,防止蚊蝇和老鼠的出没,尽力消除有害物质的传播。
3.3创设阅读的好环境。增添书库和阅览区间的硬件设施。书库安装排风扇或除湿机等设备,阅览室安装通风设备。净化书库,做到勤打扫,常保洁,书架整齐,走道通畅,不留卫生死角,不让灰尘粘附,不让细菌沾染。美化阅览室,格局高雅,布置协调,空气流通,窗明几净。
4.图书馆在为人们传输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在向社会输出一种文明素养。重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创设优美舒心的阅读环境,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惟其这样,图书馆才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成为大众读者心灵的港湾、莘莘学子学习的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