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合作”变“合坐”
作者: 高苏青摘要: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当夸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茶。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若要想较为全面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应出现互助互动、协同合作、师生共融的场景,方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师生共同求得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增强。
关键词:合作;评价;意识;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77-00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于新课程以来,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自我实践、自我感受的时间与机会,每一节课上几乎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场面。然而透过众多看似民主的设问与热闹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场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许多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对数学教学特点掌握不清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老师提一个问题,四个同“坐”在一起的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指名(通常是举手的优等生)发育,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小结。至于学生讨论的过程怎样,是否进行有效的合作一概不问。这样的“合作”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作形式单一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笔者昕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二、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
三、评价机制不科学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四、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注重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针对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3、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
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把合作的学习情况在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适当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自我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它们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促进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合作中有所“作为”,有所收获。那种只注重学生形式上的“合坐”是不可取的,毫无效益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