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作者: 肖燕华摘要:新的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根据自身对教季的理解,将教师的教学任务划分为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前;课中;课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140-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于每个学校来说,都面临着时间少,教学任务重的问题,所以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势在必行。兖州一中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六段”给我们很大启发。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制定了“5+25+5+10”生物教学模式。5分钟的课堂讨论,由小组解决个体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借此机会进行学情调查,对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25分钟是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的时问,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如果有偏差和错误,教师要及时制止,适时进行点拨,另外教师要充分研究学案,应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生成问题;5分钟是巩固吸收,让学生把当堂老师和学生讲的内容再重新整理,真正能掌握理解;10分钟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此时教师要做好预习指导,确保预习效果。
现在将我在新课改中的做法简述如下:首先将教学过程分为三段: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掌握教材,针对学生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学案,并针对导学案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或者是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设想,将导学案中的内容分出类别,哪些是不用讨论就能知道答案的,哪些是学生讨论能够得出答案的,哪些是教师必须点拨才能讨论出答案来的,把课前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教师自己单独备课。教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逐句地思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网络,争取达到给你一套测试题,能够指出这套试题没有考察到的知识点,考查的方向可以怎样变化。
第二阶段是本组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过程确定的是本节知识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制定导学案。教师根据主备人的发言,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重难点的突破给出自已的想法,对于导学案中导学的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达到备课就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第三阶段是教师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导学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教材和对班级学情的了解,系统地调整教学思路,确定课堂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展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和展示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有一个课前的假设,并分配好学生讨论的内容,计划学生讨论的时间。
二、课中:根据课前备课要求严格控制讨论时间,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并且要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定的评价。这个阶段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大约5分钟的时间,学生就课下自己学习的疑难问题和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和完成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地调整课前备课的过程。
第二步:大约是25分钟,学生讨论展示过程。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面这些现象:
有的学生就一个问题反复拓展讨论,这个时候教师要对讨论的内容给予纠正;有的学生经常会思考的是自己为什么不正确,而不加入其他同学的讨论中去,在讨论时间结束后学生还沉浸在刚才讨论的思路中,没有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致使错过了这部分知识的整体理解,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提醒;还有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低,在讨论或者是同学展示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个问题是现在新课改下面临的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在学生展示的时候要在教室里巡视,对于一些没有集中精力的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还出现不参与讨论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施行的是小组展示人不固定的办法,每个组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
总之,上台展示要有“风度”,展示不仅是表达、表现自己的学习理解,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公开展示,需要注意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言行表达要有“力度”,说话是为了大家听,表演是为了大家看。保证全体同学听清、听懂、看明白是对同学的尊重。
问题挖掘要有“深度”,热闹不是课堂追求的目标,欢乐需要适合学习需求。有思想、有情感、利于思考、利于内化应是外化的课堂发展方向。方法总结要有“高度”,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课堂展示的重要内容,方法总结和诠释不是鹦鹉学舌,而应是自我真心体会,简单的重复对学习无益,应结合内容、材料展示自己的思路。课外拓展需要“适度”,课内外统一,引人生活实践中的体会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但课堂的开放是有限的,无关学习主题的“课外话”“逸闻趣事”应注意提炼和筛选。
最后,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一定要注意适时评价。我在做的时候就是给每个小组制定一个生物学科的积分榜,对每一节课的展示和讨论积极的小组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一周之后评选出明星小组,对于明星小组有奖励的政策等,积极地调动讨论和展示的过程。
第三步:大约是5分钟的时间,学生自己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教师在教室巡视,一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二是可以对学生答疑,
第四步,最后10分钟要分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对于下节课重点的内容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课后:对一节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这节课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那些问题学生没有注意到,对学生的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一周总结中体现,在下节上课前给予学生指正,对不太集中的问题给学生在导学案中明显的标示,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是在课间时间给个别学生当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