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五个要素 提高历史课堂效益
作者: 张英敏摘要:本人根据他人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影响历史课堂效益的五个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效益;方法艺术;情感注入;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41-001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他完善的描绘了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的方法。那么历史课堂怎么样做到优化过程提高效益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概括了如下几种影响因素,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就会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要注意导入语设计的因素
历史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语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导入法,都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具体的导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如讲到民族工业繁荣时,可用春天作比喻:春天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民族工业的春天的景色怎样?这个春天是怎样到来的?这个春天具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个春天的有关问题。听完这段话,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形成了。
因此,成功的导人语。犹如乐章的序曲,学生们一开始就受到心灵的感染;如同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诱导学生登堂入室。
第二、要注意教学语言艺术因素
历史教师语言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调高低强弱、语句的速度和间隔应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且语言要有启发性。只有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智力,语言表达能新鲜、活泼、富有情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有位教师讲到1929年10月24日,震惊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首先从美国爆发时说“这一天是星期五”,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直到现在,资本家一谈起30年代的大危机,仍然是‘谈五色变’这是成语变用。“谈虎色变”临时改为“谈五色变”。仅仅是一个语素的变用,既说明了“黑色星期五”在资本家心目中投下了难以抹去的可怕阴影,又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重视教师的情感作用因素
教师的情感作用对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倾注热烈的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其克服困难,经常问寒问暖,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教师对学生“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对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依据教材内容,恰到好处地掀起情感波澜,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有置身其境之感,在不知不觉中深情、激情、有情。如讲到“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介绍有关抗日联军时,深情地介绍了杨靖宇在日军重重包围中,饮冰雪、食草根,战斗到最后一人。他牺牲后,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它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装的尽是枯草、树皮、棉絮之类,没有一颗粮食。听完这些情况,学生对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了知识和教育。这样教师以自己真挚的感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赢得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
第四、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素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只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育为注重思想教育、快乐有趣的“启发式”教育;变死记硬背“封闭式”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变“满堂灌”“注入式”的单一教法为讲授、演示、讨论、练习等的多元教法。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在我在历史课中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在讲新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由教师提示预习要求,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然后由教师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还讲练结合,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基本上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巩固。凡是学生能想到的、能看到的,教师都不包办代替。这样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着力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优秀的教师注重确定一个既适合教材内容又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只要使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效,就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教法。
第五、要注意板书技巧因素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课堂讲授内容的纲要和提纲,是教学中直观的无声语言。好的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准确说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益,在板书设计方面应着重体现三点:一是板书形式要准确,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三是板书文字精美、布局合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提倡学生参与板书的做法,经常使用“填空式板书”让学生填写,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把握知识体系的目的。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穷尽的。综合注重关键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