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历史教师主导作用
作者: 李 杰摘要:我们在历史课堂上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应充分重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这才是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所提倡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主体性;主导性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42-0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关键在于创新,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新课程价值追求。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精神,尤其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整体教学效果。
一、教学过程要注重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中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使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学会—会学”转化。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去听、去思、去说、去读、去学,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从而培养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质疑问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创新,这固然是一个趋势,但在创新中不能违背教育的主旨,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在讲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让学生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这是历史教育的根本,否则,课堂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要能够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全面发展”,“教师是历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居于主导地位”。我们在历史课堂上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应充分重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度。这才是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所提倡的方式和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发掘:一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活动方案,旨在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二是在备课过程中能够随时指导学生正确、高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三是作为活动组织者,以朋友的身份来解答他们的各种疑惑,引导他们客观、公正、平静地看待活动中产生的“历史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地、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
反思就是对课堂行为进行总结。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这样界定反思:“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他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是—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够有意识的、谨慎的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过程做出批判性的评价,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业务素养。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阶段,教师更应该对每节课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身的长处和短处,都有较全面的认识。我们每天在教学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应该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反思,从反思人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对于我们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这又是一个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创新历史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我们不仅要在观念上承认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它的合理性,更应该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它的客观性。这样才能顺立新课改的要求,充分挖掘学生主体性的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