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轧辊市场形势初探
作者: 高须科摘 要:轧辊厂应充分考虑客观和主观条件,依据自己的财力、人才情况和对市场的切实调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地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不断扩大国产轧辊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定出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进行投入和技术改造,创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占领市场份额。
关键词:轧辊厂; 产品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TG33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145-001
一、轧辊市场现状
近年来,现有轧机装备的更新换代不仅为国内轧辊业开辟了新的轧辊市场,同时也给轧辊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现有大型铸造轧辊制造厂的技术及装备改造并未与轧机的更新换代同步,因此近年来,大型中厚板轧机使用的铸钢支撑辊和铸铁工作辊,部分冷、热轧带钢轧机用的支撑辊,大型H型钢轧机用的水平辊,以及某些轧制有色金属用的轧辊等,大量依靠进口。
二、新产品的开发
轧辊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是指通过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其直接体现在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和轧辊使用方面的研究能力。在这些方面,现有轧辊制造企业尤其是铸造轧辊厂与国外先进轧辊制造厂仍有较大差距。
1.轧辊新材质和新工艺的研究
高速钢轧辊采用钨、钼进行合金化,具有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硬化的回火马氏体基体组织,开发于20世纪80~90年代,初期主要用作带钢热连轧中前部精轧机的工作辊。第2代高速钢轧辊选用了钒进行合金化,虽然高硬度的VC型碳化物的抗磨损性能很好,但在轧制过程中,相对弱的基体组织磨损较快。近年来,具有良好的轧辊表面磨损模式和致密氧化层的第3、第4代高速钢轧辊在进一步调整成分后陆续问世,并获得了优异的轧制效果。
在轧辊制造工艺方面,铸造轧辊仍以常规铸造法和离心铸造法为主要生产方法,而锻造轧辊仍采用传统的锻造整体钢锭或电渣重熔钢锭的工艺路线。但是,新的轧辊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开发中,已投入工业性生产的有连续浇注复合法,在日本已应用了多年;液态金属电渣熔接法在乌克兰用于制造带钢热连轧机的工作辊,比利时MK厂还用这种方法生产复合半高速钢冷轧工作辊。
2.轧辊品种的系列化和个性化
轧机类型、机架状况、水冷条件和轧制工艺等因素对轧辊使用的影响很大,为此,很多现代轧辊厂都建立了包括这些重要数据的用户档案。针对轧辊的使用条件和失效方式进行合金成分设计,并对轧辊材质、硬度、显微组织和应力状态采用严格的“量化”控制,促使各类轧辊材质的系列化,以满足不同轧机的“个性”要求。如国外一些轧辊制造企业细分出抗剥落型、抗热裂型及抗磨损型等轧辊类型,满足了不同轧机使用条件的需要。另外,除了对轧辊进行常规性能检测以外,显微图像分析仪、残余奥氏体分析仪、超声波探伤仪、涡流探伤仪和其他微观检测仪器都已成为轧辊在线检测必备的工具。
3.轧辊使用的研究
加强轧辊使用方面的研究,包括优化轧制制度、完善轧机冷却条件、合理编制换辊周期和轧辊修磨制度等。某热轧带钢厂使用热轧润滑油后,精轧机轧辊磨损量下降了1/2;安装新的带钢冷却系统后,可使轧制温度低于900℃,带钢表面氧化生成软质氧化物FeO,而不是原来高温下形成的Fe3O4型氧化物,从而使轧制摩擦系数减小,轧制力下降,轧辊磨损减少。
在轧辊使用的研究中,冷却水对轧辊使用寿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冷却水流量、水压和冷却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已成为保证高硬度优质轧辊充分发挥其耐磨性和效益的必要措施。
三、轧辊企业的制造能力
严格的管理是获得质量好、性能稳定和成品率高的轧辊的保证。轧辊生产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冶炼、铸造或锻造、热处理和机加工各工序过程参数的严格量化管理,以及工序之间和成品轧辊的检测。除了早已普及的计算机管理以外,熔炼过程、离心浇注过程、热处理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在国外轧辊厂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市场推广能力
市场推广能力是指轧辊生产厂家将自己的产品通过特定的营销方式迅速推向用户并拿回货款的能力。目前,低档次的铸造轧辊早已供大于求,而大型优质轧辊也因国外厂家在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给国内轧辊企业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压力,竞争日趋激烈。现在越来越多的轧钢厂通过招标方式采购优质、低价轧辊,并要求得到轧辊“终身服务”的承诺,即从轧辊上轧机使用到报废(正常或事故),在轧辊整个服役期间为轧钢厂提供相关服务。
综上所述,现有轧辊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的3个方面与国外相比均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大型冷、热带铸造轧辊制造厂来说,面对国外轧辊的大量进入,首先要加大投入,采用最新的装备和工艺,包括引进某些关键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及管理软件,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满足新的现代化轧机要求的优质大型轧辊。从长远来看,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数量众多的资金有限的中、小型铸造轧辊厂,将面临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其产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口轧辊价格相对较高,更多的竞争来自国内生产厂家。
现有轧辊厂在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地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不断扩大国产轧辊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的同时,还应学习国际规范和行业守则,勇于创新,参与国际贸易,增强国产轧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俞誓达,陈菡.我国轧辊业现状及发展中应重视的问题[J]. 钢铁,2007,(07)
[2]翟广泉.论我国轧辊制造与发展[J].冶金信息导刊.2006,(01)
[3]刘均贤,韩静涛.冶金工业的发展及其对冶金轧辊的需求[J].大型铸锻件,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