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润泽生命 用激情点燃激情

作者: 吴 敏

摘 要:生命乃教育之原点,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才会点燃学生那旺盛的生命之火;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可能换来学生那充沛地生命激情。语文教师只有凭着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搭建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平台,学生才能在此平台上建构自己的生命格局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命; 语文教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42-001

所谓“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项基于生命、促进生命、美化生命和升华生命的事业。人的生命正是有赖于“教育”的点化和润泽,才逐步从蒙昧走向澄明,从蛰伏走向觉醒,从原始的混沌状态走向崇高的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境界。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包括了所有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在生活中、在语文中学生感受着人生、体验着生命。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的契机还有很多。

上学期一开学,我就向全体学生宣布了在语文课外作业本上开通“短信平台”,并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老师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就是在学生的每一份语文作业后留下一片空白区域,让每个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在这里随心所欲地写下自己的疑惑,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地发表评论,总之在这里写自己之想写,说自己之想说。也就是说在语文作业后留出一小块“空地”来,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这块“自留地”上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建议与要求,或者哪怕是发发牢骚。

还记得刚开始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有些顾虑,不肯在“短信平台”上敞开心扉。我就会主动地在他的作业后面留下一些“短信”:“这几天,你好像有什么心事,能跟我说说吗?”“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看到你的进步,老师和同学都为你高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书写再认真一点就更好了。”“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写在作业后面。”“你喜欢上老师的语文课吗?”等等,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短信往往会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学期下来像我们班徐涛、费凡等语文成绩较差的一批同学,都从一开始的一字不留到一句两句,再到现在的五六十字以上。不知不觉中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有了转变,作文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呢。一向活泼开朗的小男生徐航这几天情绪低落,沉默寡言,一反常态。我先在作业本上发短信关切地询问他烦恼的原因,一开始他不太愿意向我透露实情,互通几条短信之后,他有感于我的真诚和耐心,终于在后来几天的“短信平台”上连载了他与班里一位女生闹矛盾的事情以及因此而低落的心情,我就在作业本上与他一起探讨了好几天的人际交往问题,终于有一天在他的作业后面留下了这样一条短信:“老师,我终于鼓起勇气向那位女生道歉了,原来这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谢谢你这几天对我的耐心开导。”后面还画了一张简单而可爱的笑脸,看到这儿我不由得欣慰地笑了。语文教学究竟能不能对学生真正发挥出“点化和润泽生命”之效能,并且这种效能的发挥程度究竟有多大,其关键取决于作为教育者主体的语文教师自身是否拥有一份旺盛的、并且是源源不竭的生命激情。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才会点燃学生那旺盛的生命之火;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可能换来学生那充沛的生命激情。

我们班有个叫孙力的男生,成绩较好,就是比较腼腆,上课都不敢起来回答问题,更别说当我面来问问题,可他却是属于这学期通过“短信平台”来跟我交流非常频繁的学生之一。他曾在短信中问过我语文学习中的问题,特别是一到大大小小的检测前,他肯定会“发短信”来问:“老师,你觉得我在语文学习中,哪方面最薄弱呢?”“马上要考试了,我对作文一点底也没有,怎么办?”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从他留下的短信中,我才意识到,原来这样一位在老师面前羞涩腼腆的男孩其实有着一颗多么力求上进的心啊;同时,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在考试前的那份紧张与不安。我通过回复短信为他解疑的同时,也尽力地帮他舒缓和调整紧张的心理。记得还有一位男生,班里的课前演讲马上要轮到他了,他居然“发短信”来向我求情:“老师,我一站到台前就说不出话来了,下次轮到我演讲了,我能不能不去演讲啊?”我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在回复的短信中鼓励他要勇于战胜自己。后来在课间又找他到我面前试讲了几次,终于在轮到他演讲的那一天,他勇敢地踏上了讲台,自信而圆满地完成了演讲任务,也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一学期下来,我发现这个平台不仅让我走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让我慢慢地走进了一个个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深处。在交流中我可以觉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借此关注了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目的;在这个平台上我一下子近距离地触摸到了孩子们跳动着的脉搏,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鲜活而蓬勃的生命。学生也从这个平台上领悟出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作业发下来,学生就急切地翻看,看到他们坚定的目光,似有所悟的表情,满脸展开的笑容……我,是如此的欣慰。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想让学生爱惜生命、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着更高精神追求和理想追求的人,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平台。只有搭建起这个平台,学生才能在此平台上建构自己的生命格局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冯建军.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