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作者: 贡玉宝

摘 要:本文就现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历史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并有一定量的师生交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应给予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并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历史; 课堂教学; 学生; 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43-001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好几年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已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了软着陆,成功地实现了与教学实践的对接。但毋庸讳言,在成功对接中也还有许多不足。本文就以我曾经参与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中的《丝绸之路》这一课为例,对此作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师生之间出现平等的民主关系,但交往互动不够

新课程改革使历史教学由过去的教师“独白”向“对话”转变。在本节历史课中,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了学习,师生双方围绕“丝路花雨”“丝绸沧桑”“丝绸今朝”三大板块,互教互学、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古丝绸之路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对于丝绸之路的消失,你认为最大的损失是什么?”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虽然不乏幼稚,但都表现出自主思维的积极性。

但新课程理念在倡导师生互动的同时,更关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多向交往。某一学生的新看法可以激发其他学生新看法。因而,在本节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进一步采用诸如小组讨论法,就某些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自主活动法,让学生选择课堂上遇到的某一个问题,自已主持、安排讨论,甚至组织辩论等。

二、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了教学,但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不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授课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上课前,就布置学生搜集、查阅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读物、图片资料。教学中采取学生导游的方式,五个组分别推举一位“导游”,将全组集体加工的信息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整堂课学生思维激荡,高潮迭起,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指导明显不够。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衡量一节历史课教学成败与否,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该在于能否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独立探索。教师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指导,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有广度、深度,有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能以学生为中心,但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发现不够

教学需要备课,需要预设教学过程与效果。授课教师在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与策略,创造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运用了丰富的多媒体展示,加上画外音解说,有力地拓展了教学时空;学生的体验、想象与探究,教师针对不同问题情境的适时讲解、图示、引导,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使之发挥了最大效益。

但当教师预设的结果和生成的新情景、新的课程资源不一致时,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用智慧让生成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比如,在介绍丝绸之路的作用时,有一位同学提出:“四大发明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往西方的。”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也打破了教师课前关于教学结论的预设。但教师没有捕捉到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通过自己的适度调控,既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获得正确的结论,又实现自己原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

四、面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现实世界,但价值引导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列举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品或文化现象中有哪些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把通过古丝绸之路传播的主要物品与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平与今天这些地区的贫穷、冲突、战争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之中,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体现了“历史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但本课教学还可以在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引领。如在了解了古丝绸之路在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后,就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来思考:“今天开发古丝绸之路有何价值?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如此,就能最大限度地放大历史教育功能,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过程教学与结论呈现有机统一,但鼓励创新不够

传统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本课授课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调动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探究和理解。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高了从多角度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但教师鼓励创新不够。鼓励创新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学生对教材进行不同的“解读”;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使学生敢于班门弄斧、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发挥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与情感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