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作业的批改初探
作者: 方长法摘 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作业批改应突出提高聋生的自辨力和创造力为切入点,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革故鼎新。
关键词:作业批改; 改革思想; 自评自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10)7-083-001
数学作业是聋校数学教学的基础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批改数学作业,使批改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法和聋生的学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已是聋校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随着聋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应该包括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这两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从培养和发展聋生的责任心,以及思维、判断、辨别和评价能力的角度来讲,评价作业应当与完成作业一样,都是聋生必须彻底完成的学习任务。其教育价值是单纯完成作业所不能代替的。对于聋校的作业批改应纳入重要的改革范畴,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研究推进。
一、找准切入点,改革作业批改的指导思想
成熟实践的前提,必须有个完善的思想。对于聋校的作业批改,应该以实现教学相长,特别是提高聋生自辨力和创造力为切入点,简言之就是要完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加以改革。
1.要有利于提高聋生的能力,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力
完成作业是聋生检验学习的初级过程,而自评作业则是聋生再学习、再辨别、再提高的过程。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自评作业方式,将有利于激发聋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驾驭作业的本能,只有通过完成作业、自评作业;再完成、再自评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式,聋生的学习成果才能不断显现,作业中的错误才会逐渐减少,从而减轻自身和教师的负担。
2.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的做法大多是课后收聋生的作业,教师在课外批改。使得聋生对所做作业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心理学研究证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作业批改应以课内为主,教师的批改负担得到减轻,聋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课内批改的弊端在于可能对教师的授课时间和知识量造成挤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备好课,课中学会“弹钢琴”,统筹运用时间。
3.要有利于促进聋生的自我反省
作业批改应以聋生自批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聋生自批作业,是一种反省性的思维能力,它迫使聋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检查。这种回顾使聋生自己的心智活动成为反省的对象,这对聋生的智力活动是一种校正(校正错误)、整理(整理思路)、巩固(巩固正确的理解)、澄清(澄清模糊、混淆概念)的过程。通过对自己心智的反省,聋生就能在大脑中建立起有关正确思维方法的清晰映像,从而使今后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定向,这是教师批改作业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
自批不是无主性自批,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批。对聋生自批以后的作业,教师仍然应该逐个进行审查,并对聋生的作业量及自批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评定作业成绩。
二、以自评为主,探究作业批改的多元方式
聋校数学作业的批改,应形成以聋生自批作业为主,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的新的作业批改方式,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
1.组织聋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教师向聋生布置作业后,自己与聋生共同完成作业
以实际行动在感情上激励聋生。教师在做这类“下水”作业时,可以将聋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业中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意识地做错。聋生对能批改老师的作业,很感兴趣,批起来也十分认真。在批到教师作业中的错误时,教师还可以与聋生争论,借以激活聋生的逻辑思维、培养聋生的能力。当把教师的作业批完了,聋生也真正弄清了作业的正误。这时,教师让聋生打开自己的作业,进行批改、订正。这样,只用很短的时间就把全班作业批改完毕。教师“下水”既节约了批改聋生作业的时间,又提高了聋生的评价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2.教师指导下的聋生自批作业
一般应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先作必要的提示,讲清检查的方法、批改的重点,有关技术性细节,如批改所用的符号,改正错误的方法等。对于正确的答案,开始时可由教师公布,以后逐渐改为由聋生自己先确定正确答案。这种批改方法,对当堂作业及课堂练习作业最为适宜。
3.聋生之间的相互批改作业
一般有两种方式,同座位或前后座位之间交换批改和小组集体批改。让聋生批改聋生的作业,包含了一种信任感。聋生很重视这种信任,因而批改十分认真,害怕有疏漏。这对培养聋生的责任感和评价能力很有好处。对于小组批改,划组一般不宜过大,以三到四人为宜。可以让聋生轮流做小组作业批改的主持人,不设固定的小组长。主持人先组织小组同学研究出正确答案,然后分别组织同学进行批改。批改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研究、以辨明是非,对批完的作业,还可作一次交叉检查、核对。
4.其他批改方式
可以搞开放式的集体批改,在全班进行。这种批改方式适宜对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出现错误或易于混淆的作业。引导全班聋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争论。这种聋生间的智力激荡,有利于聋生智力的开发和辨别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对较差聋生的当面批改,即“面批”,也可以适当运用。不过这种“面批”的目的,不应是单纯的批改差生的作业,而是给差生一个批改作业的示范,使差生逐渐学会自己批改作业。
除了对聋生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评价外,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竞赛评比,定期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开展“一周无错题”“比谁的‘☆’多”的竞赛活动,评选“细心标兵”“难不到的小能手”、“优”字手等。既培养了聋生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又使聋生一直在竞赛中提高能力,使聋生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逐步做到变死学为活学,从而培养了聋生的能力,也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