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魏诚远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29-001

一、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稚气。加以现在的中学生有部分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体育课的德育任务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德育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德育的主题,而且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之重。

1 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2 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3 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4 集体主义、纪律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5 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6 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意志品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自尊自强。

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及树立远大理想。

初中学生高尚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难度特别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体育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