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与培养
作者: 孙建祥摘要:当今世界,新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本领。而目前,由于家庭、环境、社会、心理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中学生的沟通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与培养工作,通过教育和培训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沟通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沟通能力;研究;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6(2010)8-070-002
沟通既是生活的开始,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沟通是人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最大最迫切的需要所在。人们要想有所作为,学会沟通是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新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本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也是未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必备素质。中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研究中学生的人际沟通现状,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是促进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有助于关注中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健康心理和个体素质,有助于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知识的更新,培养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一个新的研究问题,也是我们所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沟通能力的定义
所谓沟通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指沟通行为符合沟通情境和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沟通效益,则指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了沟通者的需要。
表面上来看,沟通能力似乎就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实际此只为其中的一种形式,除此以外沟通的形式还有,比如:肢体语言、书信、网络交流等非语言沟通。
在这里我们理解为:要善于倾听有效的反馈,还要乐于把自己的计划、看法、思想、意图传达给别人,争取他人的支持与理解;要能够有效地谢绝他人,同时和别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能够运用技巧达到说服和影响他人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意义
1 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沟通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未来许多能力得以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沟通能力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工具,同时沟通能力也是人类接受知识的工具。
2 学生发展的自身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深深意识到对中学生沟通能力的进一步训练势在必行。经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言语、人际关系、行为和情绪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他们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表现出问题,难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对各种感官刺激会出现异常反应。结果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遇到烦恼无处申诉和发泄,产生孤独和绝望;另一种情况是同学之间发生纠纷时头脑不冷静,故意激化矛盾,其至出现伤害事件。
研究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贴近学生实际,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注重从学生日常点滴生活出发,把训练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建立与人沟通的意愿,体验到与人沟通的快乐,理解与人沟通的实际意义,进而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表达所需所求。
三、影响学生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
1 家庭因素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自然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家庭是影响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6年,秋后开学的第一天,我刻意留意一个叫孙佩的小女孩,因为在分班时她是以全年级第一的名次进班的,同时,她的户口还与众不同:是外地户口(在我们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我诧异着:第一名是个“外来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在校期间和老师和同学几乎没有交流,在大家看来她只是一个会学习的“机器人”(孩子的成绩很好)。
为了了解孩子的情况,一天中午,午饭后我找到了孙佩,经过交谈得知:她姊妹四人,她排行老三,从小被送在姨娘家,上到小学三年级时才被带回到父母身边。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一段经历,孩子的性格显得非常内向,很少与人交流,甚至感觉孩子有沟通障碍。在此之后不久的一个上午,在学校大门口遇到了她的妈妈,我们就谈起了孩子的情况。从她妈妈那里得知,即使在家她和父母之间也很少有交流。我意识到: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的话,势必会影响她和他人关系的维系,影响她的健康成长。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注意到对她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到初三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初三毕业后,进入了高中继续学习。高中的学习比初中要紧张得多,我担心她会有什么不适应,就经常通过其他同学来了解她的情况(她遇到困难或困惑自己也经常会打电话给我)。听说她各方面都还表现不错,特别是和同学的关系,和初中相比融洽了许多,心中才有些许的欣慰。
与上面的这个例子相反——不是远离父母或家人,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家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和长辈对他们极其宠爱,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和自私自利的品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望子成龙,对孩子百般呵护,使之形成很强的优越感,从而缺少宽容、谦让、合作的品质。他们一旦踏入学校过集体生活,其弱点就暴露出来,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受这种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就有很多困难。
和孙佩同班一个叫陈亮的男同学,三辈单传,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在家中是集家人宠爱于一身,进入初中之后和同宿舍的同学经常发生矛盾,是一个问题较多的“问题生”。
2 环境因素
在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需要,学生、家长、教师都追求高分数。只要分数上去,其他很少顾及,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更缺乏沟通能力的训练。因此,沟通是在很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沟通能力的训练明显不足,甚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007级初三年级的魏惠同学是一个不爱说话、独来独往的女同学,由外校转入到我校不久就休学了。在校时成绩优秀,老师把她树为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家长对她抱有很高的期望;她自己又非常要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独自承受。最后,经受不住压力而休学,直到去年暑假才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
3 社会因素
受社会世俗因素的影响,出现部分学生看不起困难家庭的同学,形成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加剧了学生之间的隔阂。
刘婷,2007级初二的一位女生,爸爸因车祸早年去世。妈妈右手严重关节炎,一家的生活就靠体弱的妈妈支撑。家里的生活十分拮据。可能是因为特殊的家庭状况,她沉默寡言,和同学相处不是那么和谐,经常会有小矛盾,有些同学无形中表现出对她的看不起,老师也多次为此事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直到有一
天,同宿舍的一个女生的50多元钱被偷,多数人都认为是刘婷干的,她选择了彻底和同学分裂——辍学。虽然老师作了妥当的处理,想来多种办法极力挽留,但是,她还是流着泪离开了。
4 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部分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强烈的失落感,产生一些心理疾病:(1)自卑心理,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总是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表现出紧张恐惧,形成沟通的障碍。(2)孤独心理,部分学生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往来,喜欢独来独往。(3)嫉妒心理,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别人冒尖心里嫉妒,对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采取讽刺、挖苦、打击、嘲笑等不当方式,给别人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沟通。
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方法
1 加强心理教育,使学生克服沟通中的心理障碍
王荣同学由于家庭的因素造成她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针对她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调好对她进行疏导和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和同学之间越来越融洽,时常能够看到她的脸上挂着笑容,老师们的心情也变得如阳光般灿烂。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前部分学生正是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影响其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克服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实现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心理教育,消除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培养学生自信、宽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成为受社会广泛欢迎的人。
2 培养集体意识,使学生成为集体的一员
有无集体观念是衡量学生是否合群的重要指标。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自然人,而且还是社会人,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独立生活。学生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大群体,因此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是树立集体观念,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寻找知心朋友,向同学敞开心扉,倾诉心声。发泄情绪,既可以消除他人对自己的偏见,也可以消除自己对他人的偏见。
针对上述陈亮的实例(班级中类似情况的还有几例)组织一些合作的活动,让他们从中慢慢体会和享受着合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注意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通过对细节的安排来扩大“战果”。那是星期五的下午。放学了,同学们急不可待地向家冲去。陈亮推着车来到学校的大门外跳上车用力一蹬自行车,可是,骑不到两米远,砰的一声,车的后胎爆了。我暗想“来了一个好机会。”正在这时我们班一起过来了四个同学,我喊住了他们说:“陈亮现在遇到麻烦了,大家能一起帮他一把吗?”几个孩子二话没说帮他把车子一直送到修车点。就着这些林林总总事和陈亮讲了团结的意识、合作的意识。特别是修车子的这事好像对他触动很大,从此之后也能够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了。
3 加大沟通能力的训练力度
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和艺术,沟通能力的提高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提高。因此,要在不放松基础理论培养的前提下,加大沟通能力训练力度。(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并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为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选择一定的背景和场景,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
在对孙佩的教育中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她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来培养她的沟通能力。
中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与培养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为社会造就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