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 邬瑞阳摘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初中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意识要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留足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留足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倡导探究式教学方式。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75-001
物理学的研究始于问题,借助于实验。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的研究及学习来说意义重大。物理学家海森堡曾经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初中物理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于解决或疑惑的问题,而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因而产生困惑、探究的心理。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1 有利于学生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思维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时的困惑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物理知识,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势智慧,大胆想象,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长期的物理教学实验也表明,在教学中必须想法设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学习,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由老师的“要我学”变成学生的“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因势利导、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1 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表面的“创新”而进行问题讨论,要注意培养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即可展开讨论;在小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带到较大范围内进行讨论;学生不易发现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铺垫,分层次地引导思考和质疑。教师要努力避免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前过早地主动发问、超前解答。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也不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把握。
2 精讲少讲,避免题海战术,留足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不能自主学习,也不可能主动思考问题。在新课程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观,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再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 鼓励大胆发问,倡导多向提问,鼓励发散思维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学会思索、学会发问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学过程鼓励大胆发问,倡导多向提问,鼓励发散思维。一个好的问题必定是一个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多人参与,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潜能充分展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多向提问,多向思考,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4 倡导探究式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既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没有科学探究就不会有物理学,所以物理课堂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提高。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