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 感悟文本

作者: 王金梅 徐德兰

摘要:《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故事。它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对比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对照,以收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在几个重要片段的解读中运用对比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强烈反差的事实面前震撼,使学生知识认知与情感体验一步一步走向高峰。

关键词:课文;巧用对比;认知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85-001

一、“祸首”与“功臣”对比,激起无穷悬念

这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完成初读任务后的教学片段:

师:在你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动物呀?

生:狼贪婪而凶残,真令人讨厌。

师:那鹿呢?

生:它活泼而美丽,多惹人喜欢呀。

师:是啊,狼和鹿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疳恨有余。今天的课文中却这样评价狼和鹿: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文本完全颠覆了鹿和狼的形象,这不能不让学生产生无穷的悬念,也因悬念让学生不得不怀着极其好奇与急切的心理去探索追问“为什么”。)

二、“生机勃勃”与“荒凉枯萎”对比。生出无限惋惜

出示: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觉得那时的凯巴伯森林怎么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她呢?

生:那时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

生: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

师: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交流后出示: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时的凯巴勃森林吧。

出示:荒凉的凯巴勃森林图

师:看到着画面,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有什么疑惑吗?

(花飘零,堆砌满腹伤愁: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情感朗读”“发散想象”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的认识是: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生机勃勃”到“荒凉枯萎”,这给人以无限惋惜。怀揣着十分的痛惜,学生将迅速进入到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

三、“捕杀”与“引进”对比,感悟生态平衡

师: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师:原来生活在这生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狼,真希望把这群狼消灭掉。鹿这样想,人们也这样想,于是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师:看着狼被捕杀了,鹿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当地居民心里痛快吗?你能读出他们当时的高兴痛快吗?

师:没有了狼的森林,鹿的生活真的很美好吗?仔细读读第三小节,然后告诉我。

出示: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闹饥荒是一个灾难,更大的灾难是什么?原来是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想象一下,现在是什么样的鹿在林间干什么?

师:原来是饥饿和疾病夺去了鹿的生命。

师:森林由生机勃勃到一片荒凉,鹿群由活泼美丽到疾病缠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了狼。)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师:读一读第四小节,想一想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呢?

出示: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同样是一座森林,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再读读这两句话,鹿是真正的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为什么?

师:森林中不能没有鹿,也不能没有狼。这就好比是一架天平,天平的这一端是狼,另一端是鹿,狼鹿共存,使天平保持平衡,这个平衡我们把它叫作生态平衡。这种平衡关系一旦被破坏了,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当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明白这一点时,为时已晚,他们多想让凯巴伯森林恢复当年的生机勃勃呀,他们引狼入室——1995年从加拿大引入一批野狼,放回到凯巴伯森林中,慢慢地,森林又恢复到往日的生机勃勃。师:其实,除了狼和鹿,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平衡关系,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同学们,从狼和鹿的故事中,你们收获了什么?

(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这是本课重点难点所在的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捕杀狼的痛快、坚决→鹿群没有天敌的愉快、自由→鹿群的饥饿、疾病直至主动地引狼入室,是生态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在数字的比较中,在和前文的联系中。学生深切理解了森林被践踏,鹿群遭毁灭与狼捕杀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明白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对比教学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并让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非常突出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内容与说明的问题印象极其深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