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教学初探

作者: 号仕宏

摘要: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阅读中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法。但简单机械的语言输入和复现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将所学的语言知识放到相应的情境中,放到有趣的阅读活动中才能不断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轻松;关注;演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06-001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习同样也是如此。然而长期以来,英语课受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颇深,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阅读中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法。但简单机械的语言输入和复现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将所学的语言知识放到相应的情境中,放到有趣的阅读活动中才能不断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小学语篇教学便是顺应这一要求的一项举措。

本人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自我总结,形成了如下的语篇教学模式:

一、课前延伸 激发兴趣

教学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如:我在教学5B第八单元《AI the weekends》时,我的课前准备是:让他们课前观察自己周围昆虫的形状、习性,查阅相关资料,绘画自己喜欢的昆虫,制作昆虫标本、昆虫头饰、昆虫英文胸卡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自主的活动,学生定会好奇于他们的英文表述。那么,接下来的英语课学生定会兴趣十足。

二、轻松导入 铺设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与本课的学习相一致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方法多样。

1 创设直观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例如:在教授“交通工具”一课时,先出示一系列的交通工具模型……学生们一下子被实物吸引住了,顺利地启动思维,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 创设生活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如,在教授“打电话”一课时,带上电话机,打上一次电话,学生自然而然明白其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很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活动。

3 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水果”一课时,可以给学生讲改编的“猪八戒卖水果的故事”的故事。讲到水果处皆用英文,学生听后,不明白卖的什么呀,都好奇,从而注意力被教师吸引住。

4 创设角色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小品引入新课,寓教学于小品中,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教学“食物”一课,可以让学生表演就餐的环节,学生一看自然明白情境和教学内容,从而很快地进入新课。

5 看图说话了解情节

小学生学英语,就如孩童学母语一样,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语篇教学。如果一下子就将很长的语篇呈现,学生很容易被吓住,产生畏惧心理,打击了学习激情,接下来的学习定然艰难百倍。在这里,我觉得可以借鉴我们母语在一二年级的教学方法——看图说话。

在经过导入创设的大情境下,教师可将语篇的故事情节分解,配以图片,让学生对图片进行叙述。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同行者,同时当好“导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分想、联想、串想,将一幅幅图片串成完整的英文故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多鼓励和及时肯定。

6 呈现摘要 关注细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能否获得成就感。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单调的读书总是提不起兴趣。因此我设计成根据图片将相应的语篇内容进行摘要,本单元的重点或平时训练易出错的细节部分用填空的形式呈现,再在竞赛中由学生补全。这样缺缺的片段学生们却很感兴趣。它摆脱了读书的枯燥,激发了学生“激流勇进”的闯劲,同时减少了练习时的错误。

另一方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像这样的填缺缺对小学生而言确实是有难度的,有些学困生儿乎一个词都独立完成不了。这时他们也聪明,偷偷地翻书,我不会点破,因为这也是他们要学习的行为表现,我会帮助他们圆上这个“谎”,答对了,加分了,成功的笑容展开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关注细节,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样要关注细节。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7 实践演练 感悟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当学生对一定情境下的语言有所感悟,我们的教学可以再设计一些类似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在活动中,学生能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享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学习“昆虫”一课时,学生对昆虫及其习性的英文表述把握之后,让学生扮演自己喜爱、了解的昆虫,并作自我介绍。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活跃了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